秀女们的进宫并未影响到例行的朝会,然今日的早朝却着实令兰卿睿感到如芒在背。或者说,自萧锦棠夺政宫变后,兰卿睿在朝上的处境便十分尴尬。军粮贪污结案之后,朝中众臣皆知如今兰党失势。然如今兰氏虽大不如前,但因其根基深稳一时半会也撼动不得。可兰氏不招陛下待见尽人皆知,故而曾经以兰卿睿为首的文官集团顿时作鸟兽散,见着兰卿睿也只是恪守礼数的问个安后便跟躲瘟神似的绕道而行。
朝臣惯是最会见风使舵的,兰卿睿失势后,他们便转而巴结起定国大长公主一派与新崛起的杨氏一族。而那朝中最着名的墙头草礼部侍郎吕华元甚至还大展文采做赋几章来对定国大长公主歌功颂德及对沈揽月的才情美貌大加赞赏,至于对于曾经紧着巴结的兰卿睿,他更是对之避而远之绝口不提。除此之外,他甚至还私下出版了自编自撰的帝妃年少情深的言情话本,当得是郎才女貌佳话一出,也算得上是风靡一时。然此时谁也未曾想到,此话本竟流传至后世,成为史学家推测判评海棠皇帝的政治手段与感情生活的重要依据。
大周麟棠末年,由于凉朔起义军踏破玉京皇城上殿刺圣,海棠皇帝与明懿皇后困守孤城之际,下令焚毁宫中所有史料文卷,而后世之君也秉承先祖密令,不予重修此段历史。因此关于大周末年的史料,大部分皆是由民间野史和口耳相传的传言所构。对于海棠皇帝的评价,后世史学界更是分为两派各执一词,一派拥立大周末年残存史记与后世编撰的正史,怒斥海棠皇帝是昏聩暴戾之辈,合该遗臭万年为后人所唾,关于他焚书灭史的行径,应解读为他惧怕后世对之口诛笔伐故而选择掩盖真相。
而令一派则拥立一位海外西疆佚名民间史家所录的野史麟棠年载为真相,道海棠皇帝实为生不逢时之不世英主,在他的酷戾激进的手段之后,只为谋得后世百年清平奠基。
然史料再如何拼凑纷杂,两家所言却依然解不开麟棠十年间关于海棠皇帝的种种谜团在他身后留下的最令人费解的谜团之一,便是其执政早期的时宠妃端淑皇贵妃的生死之谜。
大周正史有载:端淑皇贵妃沈氏早毓名门,秀外慧中,才色双绝,入宫后荣宠无双,得帝多年椒房专宠。其外祖锦衣侯沈言夏、外祖母定国大长公主殉国后,帝晋其为端淑妃,赐司掌六宫之权。后有北燕狼骑兵临帝都,国难之际,帝御驾亲征死守国门不退,妃亦城楼作琵琶破阵之乐助威。战后不久,妃因病芳华早殇,帝甚悲,赐谥号端淑皇贵妃,迁葬入妃陵然令人感到费解的是,麟棠末年时,凉朔起义军攻入皇城行挖坟掘墓以泄民愤,可在掘开端淑皇贵妃之墓时,里面却空无一物。
此座空坟,便成了端淑皇贵妃未死失踪之谜。若是未死,她去了哪儿?她为何要走?要知其身死之时,其父王谦之还是大周左相,是为海棠皇帝的肱股之臣。若她疑似,那其真实之墓又在于何处?而支持麟棠年载一派的史学家,则认为此书便是诈死渡海远遁隐居西疆的端淑皇贵妃所作。因为本书与其说是正统史记,倒不如说是一本回忆自传。作者曾是大周皇宫之人,且曾与海棠皇帝、明懿皇后、明毓长公主、后世开国之君破军摇光帝曾有过密切接触,故能发表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且成书年间也离大周亡国不久,因而极具参考史实价值。
然此间种种,皆不过是风尘后话。此为略表,暂做不提。现只道青阳始动,一切故事方才起序。到底还没到年岁薄情,杀尽故识人之时。
话至时今,因大周于灵帝年间重文轻武积弱已久,对比兰氏的衰微,楚氏的重新崛起更是让朝中武官们的脊梁一震。以往而言是文官看不起武官,现在楚氏风头正盛,武官们纷纷只觉自己在朝上扬眉吐气。再加之穆钰放权太后被软禁,朝中大部分武官更是唯楚氏马首是瞻桩桩件件之事加之陛下大选后宫,新的朝局已然隐隐成型,而以兰卿睿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时代,已经彻底成为过去。
江山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