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6年冬,周襄王逃到郑国的汜地(今河南襄城南)避难,暂时安定下来。
对于周襄王的到来,虽有芥蒂,郑文公也没有借机戏谑嘲弄,而是好酒好肉的招待,还问候天子的官员,检查供给天子的用品是否齐备安全等,然后按照臣子礼节,向周襄王汇报了郑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这么做,可谓尽到臣子的本分,不像个拘捕天使的。
面对郑文公的热情招待,周襄王挺惭愧。想起昔日不听富辰苦劝,一意孤行,借助隗狄的势力攻打郑国,到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求助郑国。
没办法,大本营被占,必须想办法夺回来。
当时齐国衰落,天下没有霸主,周襄王首先想到的,是鲁国。他派使者对鲁僖公说:“我缺乏德行,得罪了母亲宠爱的儿子带,现在避居在郑国的汜地,以此告诉叔父。”
周襄王与鲁僖公之间,也不知差多少辈了,并非叔父关系,不过周天子对待同姓诸侯,都称之‘叔父’;对待异性诸侯,比如齐国,一般都称‘舅父’。
鲁国实力弱,距离远,对于洛邑的内乱无能为力,只能把此事记入史册,派使者象征性的慰问一下。面对天子使者,贤臣臧文仲回答:“天子在外蒙尘,岂敢不赶快去问候?”
当时,开明而又有野心的,要数秦穆公和晋文公,而且,这两个国家人才济济,实力强劲,距离东周较近。最关键的是,他们都野心勃勃,想开创自己的时代,成为第二任霸主。
于是,周襄王派简师父(‘父’是尊称)向晋国报告,派左鄢父向秦国报告,请秦、晋来勤王。
秦穆公早有挺进中原的雄心,却没有付诸行动,一者秦岭黄河阻隔,路途遥远;再者中间隔着晋国,还有一些分散的戎狄部落。这次接到周襄王的邀请,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发兵。
公元前635年春,秦国大军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送周襄王回朝。
再说晋文公,即位以来,减免赋税,宽免劳役,救济贫困,布施恩惠。一系列的仁政,让全国百姓都很高兴,终于盼来一个好领导,晋国有希望了。
但晋文公并不满足于国内,周天子的位置是不敢想,但齐桓公称霸的做法,可以借鉴。
现在,周襄王派使者请他出兵勤王,他还有点担心。
毕竟,自己掌权的时间太短,国内刚刚安稳。如果动用军队,后方再发生骚乱,那结果就难以预料了。
狐偃则说:“要想取得诸侯拥护,最好莫过于勤王。这样既可以得到诸侯信任,又合于大义。继承文候(晋文侯,曾支援平王东迁)的事业,以此取信诸侯,就在今日了。”
另外,赵衰也鼓励他赶快出兵勤王。
晋文公听了两位谋臣的进谏,想出兵,却还是犹豫不定。按照惯例,他请出骨灰级大师郭偃,让他算一卦,占卜一下出兵的吉凶。
郭偃,前文多次提起。晋献公时,他预测骊姬作乱;晋惠公时,批评国君不得人心,必将失败,没有后代。
在晋文公时期,郭偃得到重用。有一次,晋文公曾经很诚恳跟郭偃谈心:“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治理国家很容易,现在,我才体会到,治理国家很难啊!”
郭偃回答:“您认为容易,那么困难就要来了;您认为困难,那么容易也将到来。”颇有见地。
一个人,能被称为大师,一般都七老八十,绝对国宝级的人物。很多人一生都在奔向这个目标,结果却无疾而终;当然,也有一些天才,早早成为了大师。
在网络上,曾看到一位女太极大师,表演的太极神乎其神,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当我正在怀疑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站出来拆穿她的把戏,而她还在厚颜无耻的狡辩,实在让人无话可说,只能为那些真正的大师感到悲哀。
卜是一种很古老的预测方法,用火灼烤龟壳,根据裂纹方向长短等预测吉凶祸福,很神奇。
郭偃占卜,得到的结果是:黄帝战于阪泉。
这个结果太夸张,太过分,太离谱,晋文公本人都不敢相信。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