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弗陵出言免礼后,一众权臣丝毫不客气,各自寻自家坐席去了。
眼下刘弗陵的臣子座次,着实有些意思。
因为他们上面暂时没有任平压制了,大家又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在他人的座次之后,故而便由分文武两边,改为了一个半圆,围坐在刘弗陵的面前。
如此一来,座次之争方才告一段落。
这般改进,底下权臣都很满意,他们皆不愿居人后,但又一时间弄不倒人前的,暂且搁置问题,方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不过如此一来,刘弗陵嘴上不说,心中却极为不高兴。
卫子夫却是觉得无所谓,因为底下有卫霍两家人,权臣们再怎么折腾座次,也无人敢不尊重她。
钩弋夫人的心里愈发苦闷,有些时候,是忠是奸,自家分辩不出来,同旁人一比对,当即一目了然。
看着围坐的大臣,刘弗陵和钩弋夫人愈发想念任平。
以往世人都说大司马,镇朔将军为人跋扈。
可任平再跋扈,面对幼帝刘弗陵,太后钩弋夫人,卫子夫,一向都是谦卑有理,恪守臣子本分,绝不行丝毫僭越之事,上奏表文,是否通过,亦全凭幼帝刘弗陵和两位太后的意思。
反观这些不“跋扈”,知书达礼的好大臣们,眼下都已经把他这个小皇帝给围起来了。
刘弗陵真怕哪一天,底下这些大臣,觉得座次爭前后,爭得腻了,改为同其爭上下了。
出于这等危机感,刘弗陵召开了此次与权臣之间的小会议。
“朕继位已有一些时日了,先帝和兄皇的遗体,皆以安葬好了,然谥号迟迟未定,着实让朕难安,尔等皆是大汉的能臣干吏,朕的股肱,定谥一事,朕还要全权仰仗诸位爱卿。”
底下这些大臣,和刘弗陵相处的越久,越容易忽略他的真实年龄。
其方才的一番话,怎么听都不像一位幼帝能够自己说出来的。
霍光等人也不是没有怀疑,是有人在背后教导刘弗陵该如何行事。
但等他们微微抬头,瞧了瞧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后,当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卫子夫有才能,但其自太子去世后,便不理俗物了,每日多是前皇孙妃与皇重孙陪着她,史良娣也常常进宫。
她不理事,地位却是一点不减,至今还住未央宫呢!
原本此地应该是幼帝刘弗陵的住所,先前汉武帝也是和卫子夫同居于此,只不过卫子夫年老色衰后,汉武帝实际上便各宫游走了。
现在卫子夫也不说不让幼帝刘弗陵居住于此,只不过她不让位置,幼帝刘弗陵如果要住未央宫,就得跟卫子夫同住。
如此一来,即便幼帝刘弗陵能同意,钩弋夫人也不同意。
本来她们两个便都是太后,但钩弋夫人论地位是不如卫子夫的。
她能当这个太后,全靠她有个好儿子,若是把儿子送到卫子夫的膝下,那她岂不是一点筹码都没有了?
正因为两个太后之间的小九九,所以底下大臣方才不信两个太后会教导刘弗陵如何行事。
后宫之间近日来的明枪暗箭,霍光等虽是外臣,却也一清二楚。
权利的分割,不仅朝堂上官吏需要站队,宫廷里的宦官,婢子,亦需要站队。
宫里的宦官,婢子,多数都现实得很,他们可不在乎什么名分,大义,只看重钱财,权利。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都是太后,能赋予底下宦官,婢子的权利不分上下。
但卫子夫身后有卫家,霍家,钩弋夫人的赵家,只有一个姑母罢了。
两者的财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自汉武帝和太子刘据下葬后,卫子夫在数日间,多次大赏宫中婢子,宦官,直接便导致宫中近八成的宦官,婢子,皆倒向了卫子夫一方。
大汉羽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