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她们的一言一语,宝钗却凝神在江上。此处船帆飘扬,奔走叫号的人影穿梭码头和船板之间。其中不乏忙着做事的妙龄女子,她们脸上俱是兴奋的模样。一朵、两朵浮萍点缀在绿叶中,倒给热闹的码头平添几分鲜艳。
江上升旭日,碧波天地同。不由自主慌了心神的宝钗,再看向忙碌的宝琴。不时就有谈妥下船只的商人,跑来跟宝琴絮叨着。他们说起话来都是快得很,也不因为宝琴是女子就小瞧对方。三言两语说完事情,这些商人一扭头,就跑个没影。似乎深怕晚一步,就掉了些钱。
被这些人的情绪感染,不知道为何,宝钗也是心神激动起来。她久未出府,只以为世间的热闹都在荣国府中。眼前这副船夫们喊着号子出海的场景,真叫人看的壮阔不已。
在码头又忙了半日,办好事的宝琴这才拉着黛玉、宝钗坐上回荣国府的马车。路上,黛玉一点都没觉得累,拉着宝琴打听着陈恒的用意。这两人说说笑笑之时,只有宝钗在沉默不语。
最后到了荣国府门口,宝钗即将下车时。宝琴才突然对着堂姐道:“姐姐。”
“嗯?”
“曾经有人跟我说,女儿家不必拘泥在一屋一宅之中。天地之广阔,容得下男儿的雄心壮志,也容得下巾帼不让须眉。姐姐的才华,胜妹妹许多。听到此话,必然比我所获更多。”(注1)
宝琴又道,“小时候常听姐姐说,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至今思来,仍觉得姐姐有不输男儿的才华气魄。还望姐姐,不要被俗世礼教绊住自己。人活一世,求个顺心自在,不好吗?”
“是……”宝钗看了黛玉一眼,语气莫名道,“林妹妹的兄长说的吗?”
“嗯。”宝琴笑了笑,她看了看车帘外——荣国府的门第。钟鸣鼎食之家,光是大门就分外不同。“姐姐,妹妹和林姐姐,只能送到你这了。”
“宝姐姐保重。”黛玉亦是出声,无论最后怎么样,她跟宝琴已经做好姐妹能做的事情。
等到宝琴、黛玉乘车远去,宝钗一路回到梨香园,匆匆禀告过薛姨妈,又折身回到蘅芜苑。许是今日逛的多了,有些疲乏。恰好碰上宝玉上门找她玩,宝钗命莺儿将人挡了出去。自己则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花团锦簇,不住的出神。
…………
…………
这几日,繁华的京师里突然多了一件奇事。几家报铺的头面,突然被‘扬州秋浦街’的字样包圆。久未被新鲜事打扰的京师百姓,一下子来了打听的兴致。总是不住抓着身边的人,寻问着秋浦街的事情。
这事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减少,反倒因为报纸的一再发售,更将此事推波助澜起来。京师人看不明白扬州人的用意,只觉得扬州富庶,果然不是假话。竟然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做些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扬州人真是人傻钱多。
而连同杜云京等人在内的扬州人,最近面上却是有光的很。自己家乡,在京师出了这么大一个风头。他们见人说起话来,都是神奇的很。至于什么闲言碎语,那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呢。
城里的热闹,自然被有心人传到宫中。李贽从李贤口中得知此事,就知道必然是陈恒这小子干的好事。他那个弟弟机变不足,办差的时候,肯定没有这份随机应变。
“这么说,京师码头上的商船,都被人定走了?”
手中拿着城中的几份报纸,李贽坐在位置上,脸上犹带着几分高兴。
李贤是个处事沉稳的,近些年他常常旁听观政,知道朝中大臣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忙道:“父皇,河上漕工那边……”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嘛,李贽摇摇头,这事都能从前明说到大雍了。便道:“既是那小子闯下的祸,就喊他回来对奏。”
也许是担心陈恒资历浅,对此事没个准备,回来被人刁难了吃亏。他又对自己的太子说道:“你以自己的名义,给陈卿写封私信。就说:要是身体欠佳,朕准他暂时告假,在沈州好好修养。”
这话说的,无非就是让自己转告陈卿,你小子要是有把握摆平这事,就回来。要是没把握,就称病先躲一躲。
红楼读书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