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你要是想拉偏架直接说就行,何必多此一举。李贤也是无奈,只好道:“儿臣明白了。”
“去去去。”李贽心里正高兴的紧,懒得理会儿子的愁眉苦脸。把自家的太子喊出去,他才坐在位置上,拿着李安写给自己的密折翻看起来。
折子上的内容文采飞扬,自然不是李安亲笔所写。可看到那句“群帆竞过海,此物到蓬莱。独揽长白之精,荡荡北海之华。擎日月,携三山。海鸥平碧波,青泥造仙台。”
他还是为文中描绘的情景激动,恨不得亲身去到沈州、青泥洼看看,是不是当真要再造一个新的日月气象来。
…………
…………
陈恒收到太子密信时,已经是九月中旬。这不收还好,一收就是两封。第一封是李贽的意思,陈恒看了大半。就把注意力放在第二份加急上,上面是说顾载庸以河上漕工闹事为由,请陛下召自己进京问罪。
“持行。”见陈恒看完信,就陷入沉思。温彧不免好奇道,“怎么了?”
“怕是得提前回京一趟。”陈恒晒笑一声,也没太在意这件小事。
“可是碰到麻烦了?”正撞上旁边有工匠使劲打桩,温彧不得不大声询问。
“你别担心,今晚回去,你把我说的东西准备一下,让我明日带它们回京。”陈恒吃痛的捂住耳朵,温彧这个大嗓门,说起话来真如雷鸣一般。
他们如今不在沈州,正在名叫青泥洼的码头处巡视。说是码头,其实只是个因渔业而兴的小渔村,远远不如后世的大连繁华热闹。
可就是这么个小小的渔村,现在却云集了几千个能工巧匠。他们正在原来的码头上,抓紧扩建出一个更大的商贸港口,用来接待更多的商船。要只是修还好,偏偏还不能影响往来的商船靠岸卸货。陈恒领着老师傅们商讨半天,就订了一半修、一半用的法子。
“那我们现在怎么说?”柳湘莲一听要回京,就来了精神,“是继续巡视着?还是先回去收拾行李?”青泥洼毕竟不是京师、沈州,一个小渔村有什么好玩的。也就是最近因为地势优越,才有了兴盛起来的蓬勃气象。
陈恒白了这小子一眼,就知道你小子恋着京师的繁华,“看完再说。”
“哈……”柳湘莲挠挠头,又讨笑着跟在陈、温两人身后,走过尘土飞扬的码头。
注1:是宝琴的番外,不过我还没写。哈哈哈哈哈哈,抽个空补一补。
红楼读书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