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世人常用的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农民,就是:努力肯定无法让处境变得更好,但不努力肯定会让处境便的更糟!
于是,农民辛勤劳作,劳苦终生,为保住自己农民的身份,为确保自己不会沦落到最低一级的奴隶,奉献出了自己能奉献出的一切。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统治者们开始思考了。
既然奴隶没有积极性,那社会的主体构成,就不能是以奴隶为主
若不然,整个社会都是毫无积极性、毫无紧迫感的行尸走肉,那且不提进步与否单就是文明的传承、维持,都将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所以,必须把社会主体,从无欲无求的奴隶,改为有压力、有动力的农民。
于是,持续千年的奴隶制社会宣告结束,封建农耕社会正式到来。
这一阶段大概出现在宗周初期,且尚处于封建文明初级阶段。
一直到宗周暗弱,华夏文明经历春秋战国,才出现了一个从封建文明初期,到封建文明中期的进展契机。
这个契机,源自于秦国的变法。
在秦变法之前,不单是秦,天下列国所认同的,依旧是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御民之道。
虽然社会主体已经从曾经的奴隶,换成了同样卑贱、穷困,却稍有人权的农民,但统治思想核心,依旧是奴隶制社会的那一套。
你就该种地!
你种出来的粮食,我出多少钱,你都得卖给我!
打起仗了,我让你战场你就得战场!
仗打完了,你若是死了,那就是你运气不好
侥幸活下来了,伤残也都是你活该,健全也只算你幸运。
无论如何,仗打完了,滚回去种你的地,继续供养贵族老爷们吧……
从这套思路就不难发现:其实什么都没变。
说是封建文明初期,说是社会主体从奴隶换成了农民,但其实什么都没变。
社会最底层的阶级,虽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依旧要向统治阶级,缴纳高昂的赋税
虽然拥有了一定程度的人权、自主权,却依旧无法完全具备对自己的生命、身体的支配权。
几百年前,贵族们让奴隶耕地
现在,贵族们让农民种地。
几百年前,贵族们让奴隶战场
现在,贵族们让农民战场。
过去的奴隶吃不饱、穿不暖,如今的农民亦然。
过去的奴隶动不动暴死战场,被贵族时刻掌握着生死,如今的农民亦然。
就好像整个华夏,仅仅只是把奴隶制这个名称,换成了封建制这个稍微好听一点,本质却根本没有任何不同的说法
而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也只是换了个更好听一点的名字:农民。
直到商鞅入秦变法,华夏文明才再次开始了思考,并意识到了这一点。
是啊!
这所谓的封建制,不过就是扯了块遮羞布的奴隶制啊!
换汤不换药啊!
还有农民,分明就是换了个叫法的奴隶啊!
这……
不会出问题吧?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会出问题。
在他们看来,曾经卑贱的奴隶,如今成为了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能自主婚娶并繁衍子嗣的农民,这已经是再大不过的恩赐。
得了如此恩赐,农民们根本不敢有更大的贪念,就应该老老实实种地。
吃得饱,就把粮食分一些出来,给贵族老爷们奢靡享受
吃不饱,那该贡也照样得贡。
至于贡之后就要饿死了?
好的,我知道了,乖乖在家里饿死就行,可别死在我门口给我添堵……
也就是在这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或者说是即便意识到了问题,也根本不远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商鞅的出现,再次验证了那句名言的含金量。
真理,往往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