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平定天下
超小超大

第十一章 墨家思想(中)

不过不得不说,墨子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一个光耀千古的人,是提出自己新思想,并且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践行自己思想的人,是一个值得永远去赞美与学习的人。

如果说中国有乌托邦,墨子也许是最接近的一个吧。通过墨家思想,通过墨子本人对于思想的坚持。虽然以墨子代表的墨家提出的思想不够成体系,不够深刻,没有探讨万物与自我的本源问题,没有探讨人的终极目标的问题等等,但是墨家思想是为所有弱势群体谋福祉的。

总的来说,墨家的思想很理想化的,尤其是对于人性。而且她们非常注重实际,研究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墨家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儒家是直面自己的欲望,然后用客观现实和天下大势来变化自己的欲望。而墨家是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要求其他人也如此做。既然要求其他人,那么其他人对墨家的要求,墨家也会照办。墨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坚持,如同苦行僧一般的要求自己,自律和克己。所以说墨家精神也是非常伟大的。

墨家思想道德教育代表了平民意识,所传播的是小生产者的追求;墨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是求仕,而是利天下;墨家劳心苦志,振世之急,富有献身精神,这些在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上是很可贵的,这是他们受到社会普遍欢迎而成为显学的重要原因。

墨家热心于对社会底层教育关注。墨家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前提是,“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这决定了墨家教育空间的选择与教育目标的定位,因此墨家执著于把社会底层作为自己的教育活动天地,致力于平民层的思想解放。

虽然在那个时代是无法实现的一种社会理想,但在其教育活动中,他们对社会下层农与工肆之人的意愿的强烈表述与社会呼唤,他们抑制统治者的贪婪与狂妄的意志,他们到平民百姓中寻找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等。墨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精神在近代享有很高评价。今天我们在施行思想道德教育,推动社会文明活动过程中,仍然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墨家富有教育创新精神。墨家以承载思想上开创新时代的使命的责任自觉,表现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思想锐气与教育创意,是很可贵的。无论在教育对象的认识上,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在教育方法的运行上,他们都勇于独树一帜,具有创造性,这是墨家思想风行于那个时代并成为“显学”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儒家和墨家最本质的区别,那么就是:儒家利己,墨家利他。

夏老爹继续说道:“说实话,爹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一个学术的思想是如此的极端又如此的矛盾。道家讲究的是顺其自然,儒家讲究的是正心明道。而墨家讲究的是舍己为人。”

小羽说道:“虽然极端,可我认为墨家弟子都值得敬佩,都是有思想的性情中人!”

大秦帝国之平定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特种兵之山河泪 连载中
特种兵之山河泪
豢狼人
军人,之所以被人尊重,不是因为军人这两个字,而是因为他们肩膀上的责任,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2.5万字5个月前
系统让我当昏君 连载中
系统让我当昏君
大昏君咩
[[【A级签约作品:系统让我当昏君】简介:举国选美,任用宦官,逼迫忠良,成日吃喝玩乐,溜猫逗狗,养蟒蛇虎豹,不思朝会,妥妥的亡国之君啊!这是一个极度昏聩的皇帝,成日被文武大臣嫌弃,唱衰,但国力却日渐富有,百姓安居乐业,最后统治全世界的故事。“朕决议,拨千万白银,建云阁,广纳天下绝世美人。”“朕决议,拨千万白银,建豹房,集天下之猛兽。”“对了,那个长得跟团子一样的吃竹子的黑白熊,给朕抓来当坐骑。”
11.7万字5个月前
执魏 连载中
执魏
沛土
铁骑践踏三百载,破碎山河十六国! 北魏始光元年,太武登基。 一位现代人穿越而来,聚义兵,救万民,得“铁面将军”之侠称,继位独孤部落酋长于边地…… 既不随我愿,那我便搅动这天地风云,一统诸胡,终结这乱世之殇,不假他人之手!执宰北魏,兵下南征……血染江河十六国!!! 书友群:963207907!!
122.1万字4个月前
宋煦 连载中
宋煦
官笙
新旧党争,六贼当政,宋江起义,靖康之难! 穿越成宋哲宗赵煦的猪脚表示我好难。 吐槽群号,欢迎大家加入: 景仁宫:983546750 乾清宫:177745561
190.9万字4个月前
贞观隐王 连载中
贞观隐王
陌流觞
自古明君之下的太子,过得都不容易。 始皇帝,逼令自杀。 汉武帝,巫蛊之祸。 唐太宗,兄弟夺嫡。 宋太祖,兄终弟及,斧声烛影。 明太祖,靖难之役,赶侄下台。 这不是个例,越圣明的皇帝,作为太子越不好混。 一朝穿越回唐朝,不幸成了李世民的儿子。 幸好,我不是太子。 大隐隐于市,安安心心做自己的安乐王爷,岂不乐哉?
12.4万字4个月前
乱世书童 连载中
乱世书童
斋殆
南宋末年,风雨飘摇,蒙元大军攻破襄阳,精兵百万下江南,丞相伯颜立马吴山第一峰,谢太后奉表降元,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益王登基,张弘范尾随而至,宋军节节败退,十万军民一步步退向崖山…… 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一个伴读的书童,避无可避卷入到纷飞的战火中,为了让自家少爷有一张安静的书桌,被迫进行了血与火的抗争。
36.2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