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曾参翻译道:“先生: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他的礼是形式上的礼。一个没有仁德的人,他无法感受到由礼的行为而产生出的那种身心的愉悦福他怎么能感受到乐呢?”
“你先生的?”
“我先生孔子的!”曾参答道。
“好!”
“乐伯伯!”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德是根本!装出来形式上的礼,这种让不到礼乐的感受!
所以!三桓的所作所为,都只是做样子、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
“再往下读!下面是怎么编排的?”
“是!乐伯伯!”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这一段是先生回答问题,解读何谓礼?”
“你先生是怎么回答的?”乐歌追问道。
“一个叫林放的鲁国人问孔子,什么才是礼的根本。先生回答: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实质而言,在形式上,不要过分地奢侈,还是节俭点好就丧事而言,在形式上,不要过分地追求仪式上的面面周全,还是简洁一些的好。形式上的礼不是真正的礼,而是!内心里有没有礼。而是!内心有没有真正地哀伤。”
“好!”乐歌叫好道:“你先生这才到点子上了!好!”
“谢谢乐伯伯!谢谢!”
孔子认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礼的实质是内心有没有,而不是表面形式上有没有!
一个人在礼方面表现得再好,都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有一个饶内心里有礼才是真实的!
世人一般都重视形式,而没有注意到实质!后人推举的也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孔子看到这一点,而后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实质重于形式!而不是形式!形式上是假的!
但是!形式也是需要的!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要是连形式主义都没有了,那更可悲!
孔门学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