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在大战爆发之后的一年多里面,也就是获得军方拨款,正式成为军方的装备项目之后的大约一年时间里,“神雕”都处于概念研制阶段,主要就是等待发动机,以及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
有几个设计版本甚至用木材取代了铝!
从布兰皇家空军那几种用木材制作的飞机来看,在大幅度降低造价的同时,主要性能并不算太差。
至于高品质的木材,对幅员辽阔的帝国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不说别的,帝国的极北地区几乎全是原始森林。
当然,要治本,仍然得在发动机上下功夫。
直到现在,帝国的大型风冷发动机都没有进入量产阶段。
按照规划,为“神雕”专门研制的2400马力双增压风冷发动机,要在新历103年的第四季度才能够投入量产。
所幸的是,发动机的问题在迢曼帝国那里找到了替代品。
迢曼帝国有一种最大功率接近3000马力的发动机,即用在he177双发轰炸机上的b610系列发动机。
这种组合增压液冷发动机有很多问题,比如可靠性非常糟糕。
受此限制,he177的产量一直都不是很高,而且使用范围收到严格的限制。
可是,帝国陆航并无更好的选择。
引进这种发动机的时候,在军方的要求下,承担生产任务的厂家做了一些调整,主要就是去掉第二级增压系统,以此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由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直接降低到了2200马力,而且高空性能非常差,也就限制了配偶该型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的实用升限。
只是,200马力的差距,以及高空性能大幅度缩水,其实都不算问题。
至少,这是一种能够立即获得的,而且暂时只有“神雕”能够匹配的大马力发动机。
关键还有,承担生产的是小厂家。
因为大型水冷发动机的应用范围非常狭窄,所以在决定引进许可证的时候,国内的大型发动机厂都以产能饱和为由,拒绝了合作邀请,最终只能由军方出面,把几个小厂家组织到一起进行联合生产。
为此,军方还专门派遣专家,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好处就是,不存在得跟其他发动机抢生产线的问题。
正是如此,在6月份的时候,“神雕”获得了陆航批准,正式进入到量产阶段,而第一批的订购数量为500架。
为了保证生产速度,第一批500架都没有为今后改装做准备。
如果需要追加订购,那么从第501架开始,就得对机翼的发动机挂点做出调整,方便在今后换装2400马力风冷发动机。
现在,已经交付了的20架,全都在斯里兰卡。
帝国争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