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
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
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
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
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而极难得。”的记载;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
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
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此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
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
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
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
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还有一说为仪狄造酒说,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哉”、“始作酒醪”的记载。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
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
“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儿”。
性温软,其味甜,多座于南江一带。
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儿。
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
“林”,高粱的别称。
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
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创始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
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关於仪狄的记载比较一致。
认为他是上古夏禹时代的人。
那么,仪狄是不是酿酒的“始祖”呢?此说自古看法就不是一致,甚至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
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并不确切。
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难的事,单凭一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技法。
说到这里,青明顿了顿润了润嗓子。
再看那酒老十分识趣的递上那只大红葫芦,青明也不与他客气。
端起架子,掰开酒塞呷了一口,继续说道:开始的时候,古人认为质量较高,有利于延年益寿。
那酒的种类各式各样,主要有黄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后来才发展到白酒及以白酒为原料的各种药酒。
更有甚者,发展到了双蒸,九晒之法。
发酵而成的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之一。
自古至今一直被视其为即养生又健身的“仙酒”、“珍浆”、“仙家酿”等等,深受人们喜爱。
这也是绍兴等黄酒从春国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宫廷和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我想那琼林宴,多半是以绍兴黄酒为基勾兑而成或者是复酿而成。
亿万细胞修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