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缺陷,曹操水军主要来自荆州水军,这些士兵对血吸虫的免疫力应跟孙刘联军应该差别不大,所以该是其他疫病。
陈文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他将主要的失败原因归咎于东南风,:“曹操用兵如神,俗语: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份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一个气候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为长江水边长大者的地利。”
历代评论
赤壁之战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着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对于此战,历代名臣、学者也给予各种评价:
曹操评价赤壁之战:“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诸葛瑾、步骘认为赤壁之战:“扬国威德,华夏是震。“
韦昭曾作伐乌林,言魏武既破荆州,顺流东下,欲来争锋。孙权命将周瑜逆击之於乌林而破走也。曰:“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刘氏不睦,八郡震惊。众既降,操屠荆。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陆机辨亡论: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谋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而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夡远遁。
裴松之评价:“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
吕思勉认为赤壁之战是孙刘抗拒统一,评价:“曹操固然犯着兵家之忌,有其致败之道,然而孙、刘方面,也未见得有何必胜的理由。自此以后,曹操幸而用兵于关西、汉中,未曾专注于南方。倘使曹操置别一方面为缓图,尽力向荆州或者扬州攻击,孙权的能否支持,究竟有无把握呢?孙权和刘备不同。刘备投降曹操,曹操是必不能相容的,所以只得拚死抵抗。孙权和曹操,本无嫌隙,当时假使投降,曹操还要格外优待,做个榜样给未降的人看的。所以当时孙权假使迎降,就能使下及早统一,免于分裂之祸而以孙权一家论,亦系莫大的幸福裴松之在三国志张昭传注里,早经过了。然则孙权的决意抵抗,周瑜、鲁肃的一力蹿掇孙权抵抗,不过是好乱和行险侥幸而已。”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
网游三国之孤儿巅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