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朱标让锦衣卫前往辽东传东宫口谕给刘益,命他进京面圣,但朱标身为太子,又要忙碌婚事,初步掌握朝政,哪里有时间单独等待刘益一个降将!
东宫。
北平的元皇宫,与汉人的皇宫制度相差无多,该有的官府衙门,应有尽有。
正直晨日,朱标早早起身,坐在议事厅的主位,面前有着一团火盆,搓了搓手,朱标道:“今天继续昨天的议论吧!”
“殿下,如今各部衙门,缺人啊,缺少人手,很多事情就没办法做啊!”刘三吾坐好屁股,对朱标道
“是啊,陛下降旨要礼部操办殿下婚事,事到如今,又有各地商人进入北平呼吁朝廷开始竞标,又有海外藩属赶来,要在殿下大婚时朝贡,礼部已经是昏天暗地了!”宋濂对自己这个徒弟,太子弟子,已经收起了自己老师的气概。
毕竟,自从洪武二年初,太子一场大病之后,再也没过他的课,反倒是朱标屡屡做出惊人之举。
宋濂话音落下,众大臣齐齐迎合,倒不是说他们拧成了一股绳要反对朱标理政,是乃是这个时候的大明,能做事的人太少。
那些王侯公爵,九层以是行伍出身,如何懂得治理天下民众,便是给他们一地百姓,也会被搞得鸡犬不宁。
正所谓,打天下不容易,守天下更不容易,这其中最难的还是治理天下。
朱标叹息道:“本宫知道各位的难处,所以,本宫准备择日禀明父皇,开科取士,大明开国已经有数年了,至今还没有开科取士,这是大明的损失,朝廷的损失,也是天下书生的损失。”
李善长道:“殿下要开科取士?”
吕昶道:“若是能多选拔一些底层官员治理一方百姓,却也很好,只是开科取士,并非寻常啊,如今朝廷还在北平,不知殿下是否知道,陛下要何时返京?”
心中惆怅,在这北平已经待了半月有余,大臣们的心,已经开始浮动了。
朱标道:“各位都是跟父皇南征北战的,没人比你们更了解父皇了,他想什么时候离开,可能今天,可能明天,也可能十年,二十年,这都不好说的。”
眼前的人,哪一个不是老狐狸,甚至狐狸都没有他们的狡诈,如果说他们看不出老朱的心思,朱标都不信,但也应了那句话,看透别说透,继续做朋友。
刘三吾:“殿下,不知开科取士,要入取多少人?”
朱标迟疑不定的打量一眼李善长,出声询问道:“丞相作为文官之首,若是父皇同意开科取士。这第一次,取士多少人合适。”
老朱把这么大的团队都给了自己,如果自己还是要事事亲力亲为的话,这太子当的也太窝囊了。
听到朱标询问,李善长顿时眨了眨眼睛,心中暗暗盘算,大明有多大,多少州府郡县,需要多少官吏管理,这在李善长的心中早就有了数额。
此时也不藏着,低声沉吟道:“回禀殿下,若是朝廷开科取士,应当取士八十三人,才能填补各部空缺。”
朱标坦然道:“那若是要对各地进行治理呢?扬州那么大的地方,只有一个主簿,天下各地州县,多有不如扬州者,大明还是缺官员啊。”
李善长闻言,愣住片刻道:“大明不缺读书人。但一次性纳入过多士子,难免失真,莨芥不一。”
朱标道:“本宫有个想法,丞相听听怎么样,是否可行,如何?”
李善长:“殿下请言…”
“其实本宫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更多的读书人,都用起来,让没有读书的,有机会读书。本宫打算在煤山,建一座大明第一学府,凡大明子民,皆可入学,一应花费,由皇室来出,不要朝廷一钱银子。”
朱标想要给天下扫盲,启蒙的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皇帝的老朱都同意了这件事情,在教育无论投入多少钱,朱标都是愿意的。
毕竟,儿孙才是大明的未来,也是这片热土的未来。
李善长神色愕然道:“殿下要在煤山修建学府?那不知这学府,都要教些什么?”
大明:我为朱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