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皇城。
老朱来到了这里,自然而然的住进了元廷皇帝的宫殿中,看着眼前李善长,朱元璋心中一阵恶意升起。
“陛下,比举,不合祖制啊!”李善长找不到更好的理由让朱元璋收回由朱标理政的旨意,只好如此到。
突然间,朱元璋阴沉的脸泛起了一丝光晕,收回了要杀人的目光,大笑道:“善长啊,你要不说,朕还忘了,多亏你的提醒了,徐达不同意现在就对辽东下手,朕又将政务交给标儿,正愁没事做呢。”
李善长目光呆滞,迟疑道:“陛下,不知臣…”一脸茫然不解的表情,看着朱元璋,自己就说了一句话,怎么就给你找到事情做了?
还有,你要做什么啊?说清楚了好不好。
心中腹诽着朱元璋,李善长站在原地,静静等待着。
朱元璋道:“这你就忘了,有违祖制嘛,朕才是祖,开创了大明的万世基业,如今还没有编撰祖制呢,你这一说,朕才想起来,是要给后世之君,立竿见影的制度了。”
砰砰砰。李善长的心跳加速,朱元璋全然不管朱标接管政务会不会将自己隔离中心决策层,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些看不透眼前的皇帝了。
朱元璋嘻嘻哈哈的笑着:“善长啊!多亏你的提醒了,这一次,朕一定要编撰一个万世不移的皇明祖训。”前搀扶着李善长,脸带着喜色,开心的表情弥漫整个皇宫。
李善长不希望朱标过早理政的原因很简单,先是均田,要将天下土地收归国有,又是考成法,又是官绅一体纳粮,这一条条,一款款,都是针对他们官员,士绅的。
如果真的让朱标现在就理政,他们的屁股还没擦干净呢。
之前怎么就没发现,朱标竟然会这么狠,和他老爹也是有的一拼。
朱元璋带着李善长,迅速走了出来,皇宫内的侍卫纷纷跟了朱元璋的脚步,突兀间,李善长眉头一皱,开口道:“陛下,北巡已经到了北平,咱们什么时候南归啊!”
李善长这个老狐狸的眼睛当真不是盖的,也不知是朱元璋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在书房中,李善长见到了老朱在品读北魏文帝史,他李善长来的时候,正好那史记写着关于北魏孝文帝南征迁都之事。若是以往,李善长或许不会在意,但现在是不行了。
大军在北疆逗留了这么久,若是不迅速南归,谁又知道,朱元璋会不会学习孝文帝,以北巡为名,实现迁都之事。
毕竟,只要老朱不走,他们这些大臣就算再怎么样,又如何能扭得过。
犹豫半晌,李善长还是问了出来。
然而,他最不希望看见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朱元璋道:“朕已经让后妃北,而且礼部也在加紧制定太子大婚的事情,朕又下旨,因为北巡的原因,未能举办万寿节,海外藩属多番表,朕也答应他们,十二月初三,太子大婚之日,让他们进京朝贡!”
还没到北平之前,朱元璋就在做准备,他如何不知道,这些老狐狸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离开北平,但他朱元璋岂是任人欺辱,蒙骗的,你们让我早些回去,咱就拖着。
李善长狐疑的打量着朱元璋,沉着道:“陛下,这进京朝贡,不是应该在金陵应天府的嘛?如此一来,我们更应该加快脚步回去了。”
朱元璋不发一言,静静地走着,突然间,朱标神色匆匆的跑了过来,激动,兴奋,难以言喻的高兴,让他这个太子,已经有了些失态。
高声喊到:“父皇,父皇,大喜,大喜啊!”
声音传在朱元璋的耳朵中,极为舒服,回首去望朱标,莫说老朱,就是一旁的李善长,此时也是一年茫然道:“殿下,有何之喜?”
朱标手里晃动着一个小本本,别人不清楚这本子写的什么,不知道这本子代表什么,但朱标清楚。
奏疏递给朱元璋,朱标道:“父皇,我朝大军刚抵达北疆,辽东平章刘益表请降,其下三万辽东铁骑,俯首听命,我大明不费一兵一卒,尽得辽东,金州,复州,辽阳,南邻大海,北与建州,西靠尕胡儿所部,东低临鸭绿江。在辽东大明已经有了桥头堡。”
大明:我为朱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