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长相与身板的在外原因,也许是他存在于陈师傅的温室下,得不到提早锻炼的机会。
利弊各半,太早带队很容易飘,难以再耐下心来学东西。同样,早一天当领队,就早一天感受不同的阶层,接触更高的层面,心境上、社交上、担当上将快速成长。
塔筒对接简略了工序,也就意味着组里有人相对清闲。
陈师傅依旧主干锅炉内胆对接,而塔筒对接只需要分派一两人,使用倒链手拉葫芦来手动拉缝。
周国强只管对接,一两天没什么区别,可日子一长,从心态上来说,周国强略微有些不平衡。
同样是一个组内干活,锅炉活少了,塔筒活多了,人家干完锅炉虽说会一起来帮忙干塔筒。
但塔筒组对就一个工位,对接只需要一个人来完成,余下五人只负责吊装和拉缝,一圈下来最多拉缝两三次。
一道口组对四十多分钟,五人平均也就是每人七八分钟,并且包含了闲着等待的五分钟。
唯独真正组对的当事人周国强,四十多分钟内不会停歇,只有吊装筒节时才会休息。
反过来细算一笔账,干锅炉平均每天入账三百块是极限,塔筒一道口110六道660。
同样的一天,创造价值并不同,且组内所有奖金实行平均分配。110合算个人不过18块,一天干六道也不过相当于拿了一道口的价值。外加锅炉分的五十块,一天160块看似不低,但仔细想来,他周国强创造的价值,并无法与实际开钱相匹配。
他具备技术,但并无法拿到匹配价值,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毕竟是铆工组一员,更别提满打满算,他进厂还不到一年。
现实就是如此无情,社会就是这么真实,再好的技术,再快的手法,再多的工作量,并不代表就能拿更多的工资。
只因你需要一个平台,需要屈居人下,或许离开这里,你一分钱都赚不到……
周国强干的时间越久,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一月到头工资加奖金5000多。
开的比以前更多了,可他的笑容却少了。
他问自己是什么?
答,赚钱机器,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
也许只有说,风电塔筒新能源制造,算是给厂子乃至国家做贡献,才能寻找到一丝自我安慰。
我的蓝领生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