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仰头眯眼看看东方的日头。
这个点儿,对面邻居骆峰的儿子骆滨和女儿那孜古丽该回家了。
16岁的那孜古丽跟同岁的骆滨自小一起长大,俩人从小学就在一个班。
那孜古丽上的汉校,语言基础差,“三好学生”骆滨一直辅导那孜古丽。
如果没有骆滨的帮忙,那孜古丽早留级了。
这两个孩子从小要好,一起在西域县中学读高二。
明年俩人参加高考,玛利亚一直担心女儿的成绩跟不上。
自从上高一后,成绩优异的骆滨每天都会挤出时间辅导那孜古丽。
玛利亚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好邻居骆峰一家。
否则,那孜古丽别说考大学了,当年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
身材高挑的伊力米努尔放下手中的活儿,疑惑地询问着,“昨天,尤努斯接那孜古丽了嘛?!”
玛利亚叹口气,“那孜古丽这次化学没考好,才考了32分,骆滨在晚自习给她补课,她今天早上跟骆滨一块回来。”
伊力米努尔闻言,一脸的担忧,“明年高考,那孜古丽万一,她可是要强的女孩子。”
“就说嘛,幸亏骆滨成绩好,一直帮她补课,明年她参加民考汉,要加50分,听你雨衣(羽姨)说,那孜古丽应该没问题的。”玛利亚宽慰着操心的次女。
伊力米努尔接过妈妈手中的布袋子,打开一看,是一包红花,散发着刺鼻的味道,“这个红花都给雨衣(羽姨)嘛?”
玛利亚点点头,“这么多年来,家里吃的帕米多儿、合孜勒都是她家种的,这些红花,我们的心意嘛!你大姐从额敏带来的挺多的。”
伊力米努尔提着布包,穿过马路,朝对门的骆峰家走去。
骆峰家的房屋跟艾力家明显不同,就是一排用黄土垒出来的土屋。
垒土夯实的院墙不高,也就一米六高。
站在院外就能看到院子里的情况。
院墙也已被风雨侵蚀的留下岁月的痕迹,坑坑洼洼的,一点不平整。
可是,小院里打扫的很是干净。
伊力米努尔双目探过低矮的院墙,见院子里很安静,没有人。
她推开低矮的木制院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一米多宽的通道。
两旁种植着各类的蔬菜,呈现着丰收的景象。
“雨衣(羽姨)!阿达木巴嘛?(有人吗?)”伊力米努尔汉话、维吾尔族话夹杂着对着屋门高声喊到。
正南方向的土坯屋正中的屋门从里面打开,走出来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女子,大概四十岁的样子,齐耳的短发,一身藏蓝色的帆布制服。
身上的制服洗的褪色,普通的着装丝毫掩盖不了她身上的书卷气,更遮挡不住她绝美的五官。
柳叶眉、凤眼、高挺的鼻梁、薄唇,美中不足的是她脸上的皮肤很黑,眼角纹也看得很分明。
李羽看见伊力米努尔,露出淡淡的笑容,伸出双手并用维吾尔语打着招呼,“亚克西,色孜(你好)。”
伊力米努尔也用同样的话语问候着,也伸出双手。
一老一少拥抱着,互相贴了下脸,来了个标准的贴面礼。
李羽用汉话说道:“伊力米努尔,越来越漂亮了。”
伊力米努尔嘴巴跟抹蜜般甜,“哪里呀,雨衣(羽姨),我到了你这个年纪有你一半漂亮,都知足了撒。”
艾力家的子女都上的汉校,参加民考汉上的中专,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话。
李羽接过伊力米努尔递过来的布袋子,感谢道:“热合买提(谢谢了)”。
伊力米努尔摆手道:“雨衣(羽姨),来斯买都(别客气撒)。”
李羽知道伊力米努尔的来意,从窗台取下竹筐,“走,摘菜去。”
俩人走到屋前的菜地。
近两米长的木棒搭的架子上的西红柿长势喜人。
疆爱无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