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这一“壮士断腕”般的举动令很多人不解,但它恰恰却帮助叶氏化工成功躲过此后一劫——化工贸易剥离之后,叶氏化工的负债率大幅下降,从而在紧随其后到来的金融风暴中,有效避免了企业因为负债率过高而破产倒闭的危险。
也正因如此,风暴过后叶志成先生总结经验,郑重提出了“专注本业”的口号。他表示:“如没有1996年的业务重整,我们就可能挺不过这场金融风暴,也就可能没有叶氏企业今天的发展。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很多香港公司或三五个月,或一两年就垮掉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其发展偏离了本业,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因此,我们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本业!”
1997年对于叶氏化工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叶志成先生提出了“专注本业”的口号;这一年经历了金融风暴历练的“叶氏化工”步入了长达5年的调整期。
首先,针对紫荆花漆当时在内地的很多地区,与当地合作伙伴分别合作建厂,因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战,结果出现互相抢夺市场、互相倾轧的不良现象,叶氏化工决定收回分散的经营权。至此,紫荆花漆实现了全国统一管理、统一品牌推广,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正轨。
其次,也是这5年内,叶氏化工明确了“专注内地市场”的战略。
叶氏化工上市之后曾有段时间在内地不断开厂扩张,并将目标客户锁定在台商和港商,但1995年以后,这类客户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叶氏化工投资新建的许多工厂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业务发展前景不明。
与此同时,叶氏化工也尝试开拓海外市场,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都设立工厂,还在新加坡设了贸易公司,而后来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
叶志诚先生的弟弟,集团副主席叶子轩先生就在当时考察完越南市场后,提交了一份分析报告,明确分析了市场状况:“越南是有潜力的市场,但不是今天的市场,相对于内地巨大的市场空间,越南市场规模太小;而且竞争对手多是华侨,他们在东南亚地区做生意更内行、更擅长。”
于是,经过5年的梳理和养精蓄锐,叶氏化工发展逐渐明确了方向,集中力量在中国市场,并积极调整,蓄势待发。
2001年,调整期后的叶氏化工集团再次遭遇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这一次公司凭借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稳健的市场策略,不但顺利度过了危机,更通过市场汰弱留强,使自身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整体亦获得了平稳快速的增长。至此,叶氏化工正式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时至李志文穿越的2005年,叶氏化工集团总员工总数已近五千人,市值达五十亿港币,2011年销售额预期将超过八十亿港币,而2013年每年销售额更预期将突破一百亿港币,相信公司的市值也会进一步提升。
香江大亨传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