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紧紧的贴着孙权的后背柔声道:“陛下,您看咱们的亮儿最近还是挺乖的,又聪明颖悟,虽只有六岁的年纪但是却有成年人的判断,但却没有什么事可做,
而他的哥哥霸儿的都已受封为鲁王了,要不您还是在大臣中选一位才高贤德的人来给亮儿当师傅吧。”
孙权现在共育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养子(凌统之子凌烈和凌封),七个儿子分别为: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然而孙权的儿子们结局却都不是很好,
长子孙登为孙权所爱,孙登礼贤下士,宽厚仁慈,孙权称吴王时早早就把孙登立为王太子。
对他倾心培养,让诸葛恪、张休(张昭之子)、顾谭(顾雍之子)、陈表(陈武之弟)等人陪他读书学习。
并且为他娶周瑜女儿为妃,孙权在称帝后就立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成年后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凡事都先咨询,然后方才施行。
然而天不假年,赤乌四年(241年)五月,时年仅三十三岁的孙登病死。孙权获悉惊讶悲惋,悲痛不能抑制,一谈到太子就伤心流涕,谥孙登为宣太子。诏书提到:“国丧明嫡,百姓何福!”
孙虑,字子智,孙权次子。自幼聪慧,多才多艺,深得孙权器重喜爱。
黄武七年(228年)封建昌侯,后任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今江西九江西)。
孙虑在半州任职时,遵奉法度,恭侍师友,超过众人对他的期望。
嘉禾元年(232年),孙虑去世,时年二十岁,死得比他大哥还早。
孙登、孙虑都是孙权比较优秀的儿子,可惜孙虑年仅二十岁就英年早逝,孙登也没能熬过“超长待机”的父亲,早早的就死在了孙权前边。
孙登之死对孙权的打击很大,这也导致晚年孙权变得愈发猜忌、多疑,才有了这如今“二宫之争”。
三子孙和,字子孝,原太子孙登去世后被立为太子,孙和小时候聪慧伶俐,特别受孙权钟爱,常常令其跟随在身边,衣服礼秩珍玩之类的赏赐,其他皇子不能与他相比。
他爱好文学,擅长骑射,早年孙和就因为母亲王夫人有宠受到孙权的偏爱,
由于孙登、孙虑接连去世,孙和成为最年长的儿子。
而且孙登临终前向孙权建议册立孙和为孙太子,242年孙和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十九岁。
史载“帝尤爱幸”,他是孙权最宠爱的儿子。孙和爱好文学,擅长骑射,礼贤下士,尊敬老师,颇为人们所赞誉,
孙和被立为太子后,鲁王孙霸不服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后和全琮等人结成一党与之对抗,阴谋陷害太子及其党羽,以寻求机会登上那个梦寐以求的吴国太子之位。
而孙权这些年来也愈发的不喜欢这个太子了,似乎在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前的一切对他的宠爱都是装出来的,但只有孙权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诸葛恪、朱子孝等人太拥护他了,每次都要站出来为太子说话,
他们一个是他亲封的大将军,另一个则是是百官之首丞相,他自己亲自选的女婿,这一文一武的力量结合起来那可是很大的,稍有不慎自己这个天子的位子就要不稳了,
甚至子孝的前任陆逊陆伯言就是自己给逼死的,为此甚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他不后悔,为了使帝位更加稳固,这一切都还是值得的,
孙权柔声安慰道:“淑儿不必忧心,给亮儿寻个好师傅的事,先不急,等大将军回来再说,亮儿是朕最宠爱的孩子,朕怎能不给他寻个好的老师来教导他呢。”
潘淑的玉手又将孙权搂的更紧了一些道:“妾谢陛下恩典。”
孙权想了想又道:“为了这父兄几十年呕心沥血创下来的孙氏基业,朕不后悔当初如此苛待陆伯言,也不后悔因此失去的那些东西。”
曹魏占据天时,江东占据地利,蜀汉占据人和,各有各的优势和缺憾,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