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海东的蛮族强大得太快了,几十年前,在骄横的北莽和自信的天朝看来,不过是一帮住在林子里、披着兽皮打猎吃生肉的野蛮人,虽然天生勇悍,箭术精湛,但部族分成百十个大大小小的部落,散居各处,大的族群仅一两百户,小的才十几户,根本不足为患。不过接下来海东冒出了一支大部落,大部落里出现一个精明强干的大族长,大族长眼光长远,胆略过人,数年间不断兼并收编各个大小部落,很快便聚集起一个数万人的族群,并集结起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大族长还通过天朝的商队及跑单的货商,用上品的兽皮和山参,交换草原的战马、成副的甲胄、锋利的大刀、强劲的弓箭。如果将北莽国比作一个大狼群,海东各部就好比几只孤独的饿狼,躲在暗处,时不时呲出利牙,扑上来咬一口。
昔日海东因为弱小落后,时常受到北莽的欺压围剿,北莽的骑兵,依仗着兵强马壮,每每践踏海东的小部落,焚烧他们的帐篷,杀掉他们的成年男人,掠夺他们的年轻女子,并把老弱妇孺驱赶到草原边缘的荒漠或东北寒冷的山林里去。
海东与北莽向为世仇、不共戴天。
近些年海东悄悄崛起,不可一世的北莽骑兵很快便尝到了苦果和报应。两年前,漠东草原一战,三千海东骑兵对北莽万骑,北莽被打得丢盔弃甲、一溃再溃。数千精锐,伏尸百里,成为草原野狼和天上秃鹫的口中肉食。北莽朝野震动,海东一战成名。
嘿嘿,了不起!天朝的皇帝心里赞叹。一面忌惮海东蛮子的彪悍,一面又暗暗庆幸。幸亏蛮子们人数有限,能战的不过万余,又幸亏海东与本朝疆域不相连接,双方并无直接的利害冲突。
皇帝心里盘算:北莽国动用二十万步骑,西凉国可动用十万步骑,敌军合计三十万,其中精锐骑兵超过十五万。帝国边境的几个镇戍军大营加上临时征召的边军,也能凑出三四十万之数。但骑兵不足十万,局面并不占优。何况边军数量虽多,然而多数战力孱弱、兵器破旧,勉强凑数而已。
皇帝喃喃自语道:“如此看来,海东的蛮族非得大大利用不可。至不济也能在侧后方对北莽的大军造成牵制。嘿!远交近攻,古人智慧诚不我欺啊。”心有所思,眉头却略略一皱。
远交近攻,说来简单,但可惜的是,本朝与海东素无邦交。天朝也缺乏纵横阖闾的外交之才。天朝的官僚们,目光短浅,自命清高,一向视海东各部如山林里的野人。官员们靠不住,老皇帝不由得低声咒骂几句。
若以前的宰相还在,倒是筹划和海东结盟的好人选。可宰相主战,皇帝不喜欢。一个长于政事、素有威望、又极力主战的宰相,权力太大,皇帝不喜欢。既然不喜欢,宰相只能致仕归隐。
由于早些年朝廷罢免了宰相,权力收归了中央,三省三司多了不少山头,六部的官员们开始无所事事,累积的案卷小山一样。政事荒废,晋升、考评、监察更是混乱不堪,补官、买官、恩荫、纳职手段层出不穷,导致底下里涌出一大批无能昏庸贪婪的官吏,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各路各州各县的大多数官员,根本无心处理公务,倒热衷于往王公大臣权贵子弟府里钻营。没有了宰相,帝国的权力中枢开始出现一种莫名其妙的裂变。
“朕不需要什么劳什子宰相!”皇帝高声自语道。仿佛正身处朝堂之上,龙椅之中,下面是一排排毕恭毕敬的大臣们。很快他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嘴角浮起一丝嘲弄的微笑。吏治,吏治,诺大一个题目,历朝历代都没有很好的办法。皇帝虽然没有认为自己英明神武,可以彻底整顿吏治、根除弊端,但裁撤了宰相,皇帝就不能独力处理朝政、管理官员了么?
魔教圣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