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头还不是姚老头,是姚小子的时候,便已经是这副模样了。倒并不是说他从小就长得老态,只是他从小就乐乐呵呵的,对谁也没有脾气。
姚老头家世代便是此地的县令。当时其实并没有县令,只有城主。姚五家的城主之位是主上世袭下来的,他们一家还有个世袭爵位。不过现在赵国都灭了,就一切休提。
姚老头毋庸置疑地姓姚,名字叫做姚五。这倒不是姚老头家中排行第五,而是出生的时候正好是初五。姚五的父亲承蒙祖上庇荫,一出生便含着金汤匙。那时又没有战乱,安居乐业的九原人每天担惊受怕的就是姚五的父亲—老姚了。
那日姚五出生物,老姚正趴在别的女人身上,看到没看抱着姚五的妻子,随口取了个姚五的名字,就继续耕耘。
姚五出生后没几天,爷爷就心满意足地死了。整个城池的权利落在老姚手上。这下,老姚就更变本加厉了,天天声色犬马,鱼肉乡里。不过也就仅限于此,所以城里的百姓最多被吃吃白食,打骂一番,也能生存地下去。
姚五五岁时,母亲死了,他便从小没人呵护。这后妈虽说不是白雪公主里的恶毒皇后,但要说关心有加也算不上。况且退一万步说,这后妈的爱万万是比不上亲妈的。
好在姚五早慧,趴在书房里,畅游在书籍的海洋中。兵法典籍他不爱,天文地理也浅尝辄止,甚至连功法,野史小说也抛弃在一边。最最离谱的是在老姚已不是处男生的十一岁,姚五连老姚珍藏的春宫图也不屑一顾。
反而对于孔子修纂做注的《礼》《春秋》《乐》《诗》《书》如数家珍,对孔子徒弟修订的《论语》爱不释手。
姚五最爱之事,便是哼着《乐》中为数不多的几首晦涩小曲,抱着《论语》就是一个日夜。他日复一日地反复抄写,在十二岁的时候终是倒背如流,知其精要。
但这纸上得来终觉浅,姚五格物致知了,还未知行合一。当然知行合一这一概念是数千年后,圣人王守仁才明确提出的。他当时没有领悟到也正常。
姚五脱离书本的第一天,脑海之中满是圣人诲言。其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与“君子,知其不可为而为止”的真知灼言一直萦绕在脑海中。
他有了一个“大逆不道”违背纲常伦理的想法。劝诫自己的父亲,那个没见几面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姚五起了个大早蹲在父亲的卧室外,他清楚父亲夜夜笙歌,要到下午才醒。他吃饭也是坐在父亲卧室门口的门槛上随意巴拉了两口。他紧张,嘴里一直默念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终于父亲开门了,他急冲冲地走出去。姚五一个箭步上前拦住。父亲瞥了他一眼,就像看路边的一块石头,径直走开了。
姚五再次拦住。父亲这才正眼看了他一眼,眯着眼睛问“你这小子不知道这是城主府吗,怎么敢乱闯。”
语气平淡甚至略显和善的一句话却将姚五打入十八层地狱。
“我是姚五,你的儿子。”姚五完全慌了神,他大声喊道。
“哦”父亲的神情突然变了冷淡,他一言不发就想越过姚五。
“你不能终日不顾正事。天天出去玩乐。城主之位是赵王封赐的,是祖上传下来的。你这是不忠不孝!”姚五一口气把肚子里的话全说完。
父亲没再言语,脸色更加阴沉了,他甩了姚五一巴掌,将其打得跌落在一边。
姚五看着眼前这个乱礼之人远去的背影,用袖子拭去血痕。眼神中没有怨恨,悲伤只有不解。
“是我读圣贤书只知其言,不知其理。是我教诲不够孜孜不倦吗?”姚五不解。他脑海之中还有另有一个想法,还未成形,就被他硬生生的磨灭。
这之后,姚五突然博览群书,是书就看,来者不拒。实在是看不下去之时,他便出门,走出家,到城中去。
姚五想的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城中行君子之道,教诲百姓。可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行的是不是君子之道。他就是见老奶奶挑水,便卷起袖子帮她挑;看见路有不平事,就仗义执言。
戮剑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