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话说回来,毕竟新晨科技这也是踏入一个新的领域,但是踏入的新的领域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领域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会有什么样的产品形态?
这个也不妨可以从当前领域的各种科幻作品中找找灵感。
话说最近又重现热潮的vr领域,其实早在个世纪30年代,作家stanley g.weinbaum就在其《皮格马利翁的眼镜》中,提到了这样一种虚拟现实的眼镜。当人们戴它时,可以看到、听到、闻到里面的角色感受到的事物,有如真实的生活在其中一般。
也就是vr眼镜的鼻祖《皮格马利翁的眼镜》。
当然,由于这部作品过于“史前”,所以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膜拜意义。
而能够对现代的vr从业人员有一些指导意义的、能促进灵感迸发的作品也是有的。
《神经漫游者》,威廉·吉布森于 1984年创作的《神经漫游者》可谓是开创了“赛博朋克”这个流派,文中率先提出了“赛博空间”这个名词儿,并且对它的形态进行了一系列描述,而本书也是后来者《黑客帝国》与《攻壳机动队》的灵感来源。
《神经漫游者》一书是第一本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nebula award)与“菲利普·狄克奖”三大科幻大奖的著作,此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1984年完成的《神经漫游者》,最大的成就就是预示了20世纪90年代的电脑网络世界……
同时也引发了“赛博朋克”文化——用一种迷恋高科技的目光来观察世界,但是却轻视用常规的方法来使用高科技。
这股浪潮从此日渐汹涌,大肆冲击主流文化。
在阅读这种“古”时期的经典作品时,大家往往会觉得“这好像也没啥牛比的啊”的错觉。
其实大家要知道,这部是在 1984 年发表的。1984年什么概念?
1983年,任天堂刚发布了红白机,而计算机网络也只有一个雏形。
1988年,inter 互联网开始对外开放。
1991年,世界第一个网站才出现。
而作者在1984年就已经想象在信息的虚拟空间中驰骋。
纽约时报的评论足以说明其超前性——
“这部问世十年后,我们才终于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纽约时报》
后来扩展成了三部曲,笔者目前还只读了第一本《神经漫游者》。
具体不剧透,大家还是自行鉴赏。
《雪崩》也是,它是天下第一刀客的传奇。它是史最滑板女郎的生活写真。它是最牛电脑黑客的伟大冒险史。它是最凶悍杀手的宿命悲歌。它既是侠客,也是惊险,还是高科技。
最终,它是有着坚硬技术内核及超凡想象力的一流科幻。它展现的“超元域”对后来的计算机技术,尤其在游戏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严格地说,尼尔·斯蒂芬森于 1992年出版的《雪崩》中对虚拟世界的描述并不是很多,但是本书却是率先提出了超源域的概念。
相比于《神经漫游者》的赛博空间,它对虚拟世界的描写更加具象化,也提到了一些虚拟化社交的场景。也是属于“古”的预言。
还有《玩家一号》,《玩家一号》可以说是一部“正儿八经”地全篇幅描写vr虚拟世界的。很显然作者是一个游戏文化迷,通篇包含高密度的八十年代游戏文化梗。
除了炫游戏文化技,作者对未来虚拟世界里生活地描写还是很脑洞大开的,关键是,很多都比较“靠谱”,让很多从业者觉得,这特么很快就能实现。
而斯皮尔伯格导演拍的《头号玩家》电影,也是把文中很多场景具象化,让人拍案称奇。
当然电影情节跟原著有大量的不同之处,原著中很多对vr世界的有趣的描写,电影中也没有复刻出来,所以强烈建议 vr 从业者们,去读一下原著。
还有一部电视剧《载新生》,意思是在不远的2033年,六家科技公司运营虚拟现实酒店,将死之人可以“传”其中安享后世。
这个吞金兽不好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