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曹叡此人,能力尚属上乘,他巧妙地将托孤重臣分派至边疆,既稳定了边疆局势,又削弱了朝中异己的力量。
同时,他编撰汉书,明为尊崇先贤,实则暗中调整官员职位,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势,使朝局渐渐被他所掌控。”
刘禅静静地聆听着,双手轻轻交叠于膝上,目光深邃。他的脸上没有明显的表情变化,但心中却已波涛汹涌。
曹叡,还是有能力的。
但他的能力,是守成之能,如今这个局势,他真能把握住?
不过
魏国的局势变化对于大汉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把握,全凭一念之间。
这时,大殿内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群臣们或低头沉思,或交换眼神,各自在心中盘算着对策。
刘禅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诸位爱卿,魏国之事,关乎我大汉安危,需从长计议。”
诸葛亮立于殿前,身着丞相朝服,衣袂随风轻摆,他的面容虽无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闪烁着智慧与决心的光芒。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与未来:“天下久战,百姓疲敝,皆望圣王一统寰宇。陛下,当前局势对魏国而言,已是越发不利,我等对待魏国的方式,亦需顺应时势,有所改变。”
刘禅闻言,微微愣了一下,他抬头望向诸葛亮,眼神中既有疑惑也有期待。他轻声问道:“丞相以为,需要有何种改变?”
诸葛亮面无表情,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继续说道:“启禀陛下,臣的意思,便是要利用一切可用之力量,击败魏国。据臣下所知,魏国之中,心向大汉,意欲反魏投汉者,不在少数。
然而,陛下以往对待士族的态度,让他们心生畏惧,不敢轻易投靠。若能打消这些人的疑虑,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与尊重,或许伐魏之路会简单许多。”
刘禅听后,沉默片刻,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似乎在思考着诸葛亮的建议。
他的眼神时而凝重,时而闪烁,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朕对士族并无苛待之心,只是有时政策所需,不得不为之。这样,魏国士族若愿归顺大汉,他们原有的特权,在大汉同样可以享受。
但,大汉自有其规矩,他们亦需遵守。大汉与魏国,本就不同,我们的官员体系,是由士族、讲武堂以及各地学堂培养出的寒门子弟共同组成。”
对于士族,刘禅还是有警惕的。
但先让步,也不是不可以。
待到时机成熟,再以科举制逐步削弱世家势力,此乃长远之计。
如今,为了一统天下,做些必要的妥协,也并非不可。
人,总是要善变的,强如毛主席,当年国家统一战略之时,不也对常凯申投降所部做出了许多妥协?
日后再来清扫,亦是易事。
如今,早一日一统天下,百姓便能少吃一日的苦。
诸葛亮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陛下年纪虽轻,但处理国事,看待问题的深度与角度,不比他差多少。
诸葛亮对着刘禅行了一礼,洪声道:“陛下圣明,能如此深明大义,实乃大汉之福。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一统寰宇,让百姓早日脱离战乱之苦。”
说完,诸葛亮转身走向案几,从袖中取出一卷密报,轻轻展开,指着上面的地图与文字,向刘禅详细解释起魏国的局势以及可能的战略部署。刘禅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偶尔提出几个问题,诸葛亮则一一解答,两人之间的配合默契无间。
随着讨论的深入,宣室殿内的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群臣们或站或坐,围拢在刘禅与诸葛亮周围,各抒己见,共同商讨伐魏大计。有的提出加强边防,以防魏国突袭;有的建议联合东吴,共同对抗魏国;还有的则主张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魏做好充分准备。
正当宣室殿内气氛热烈,群臣纷纷为伐魏大计献计献策之际,费祎缓步上前。
蜀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