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一科,在举人考试中的占比极高,毕竟书读的再好,法律研究的再精神,如果看不懂时事政治,是无论如何也当不好官的。
只能说明你脑子不错,记得住东西,适合去走文道路子。
而这一次的策论题目,据说是秦王亲自出的。
这个消息传开,这届的考生知道后,基本上是瞬间高潮了。
众所周知,不管哪一届科举,参加通过的学生都会被默认是主考官的门生,而陛下出题,他们这一届的学子只要中举,都可以说是君王门生。
这对以后做官有极大的帮助。
同样是一本,985、211就是比普通本科有牌面,一个道理。
更有一些志存高远的学生,已经做出豁出去的准备,要在文章里痛批董党,劝诫君王,远离奸臣,恢复当年的勤政。
因为天元之变的反噬,大秦的国运下滑,陛下怠政,给人一种大秦奸臣乱政,迟早要完的感觉。
但事实上,民间百姓的日子反而没受到任何影响。
不过在读书人眼里,就算董相的能力再强,将国家治理的再怎么井井有条,他也只是个臣子,不能有逾越。
在一些学生看来,秦王已经被董相架空,怠政的原因在于董相,他们要拨乱反正,让秦王再次觉醒,恢复当年的雄才大略。
进入考场之后,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
李玄拿到试卷,取出笔墨纸砚。
他的狼毫笔在束河一战中损坏,不过现在他老师多,不愁文宝。
知道这件事后,屈灵均特意托墨云为李玄重新炼制了一支文宝笔,品质比狼毫笔高出很多,同时柳惊龙和许青禾两人也是各自送了李玄砚墨。
明经、明法两科对李玄来说不值一体,题目只要一过,他脑海中自然就会出现对应的答案。
唯有策论有些麻烦。
毕竟这不是死记硬背的内容。
更何况,秦王出的策论题目也很有意思。
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画。
画中景象是一片山林,只看一眼,李玄好像就真的置身于山林之中,而在他面前出现了六只互相厮杀搏斗的老虎。
看着这个题目,李玄陷入沉思。
什么意思?
六只老虎……代表着什么?
坐山观虎斗?
是这个题目吗?
不对,肯定不是。
策论考验的都是对政治时局的把握。
李玄进一步沉思。
“不是六只……是七只!”
只是片刻,李玄就明白了这幅画的意思。
如果是普通考题,那么根本不需要由画家弟子来作出这么一幅画来。
试卷打开,画中景象由虚成实,那么看画的考生自然也就成为了画上的一景。
算上自己,一人六虎,这是不是就代表着当今人族七大强国?
李玄自然代表秦国,那这六只老虎就是其余六国。
“秦王是想考生写出针对七国相争的策论,那么对于七国之间,他是如何看待的呢?”
看破题目是第一道关,分析出秦王的心里又是一道关。
“如果是三年前,秦王是主战的,而这三年多时间里,秦国没有发动过一次对外战争,甚至不断的和各国交好,这显然不像是要打仗。”
“可以我对秦王的了解,这似乎不符合他的性格。”
要知道,天元之变发生前,秦王是李玄的舅舅,亲的那种,对李玄极其疼爱。
李长风长年征战沙场,李玄自启蒙之后,基本上都是在皇宫里长大的。
秦王待他,比对大皇子还要好。
他依然记得,有一年李长风从战场回来,带回一只大妖的精魄,大皇子和李玄都特别喜欢,为此还起了争执。
表兄弟两人都是不服输的主儿,同样彪悍无比,在御花园中提剑拿枪的干上了一场。
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