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仔细检查了两遍,因为赶上了上元佳节,多有匠人赶制花灯,所以咱们这个月的出货较平常还多了半成。而且上个月底,圣人广发敕牒,说要给贵妃办生辰宴会,大酺群臣和海内才俊。所以文人墨客们便扎堆开始写干谒诗——咱家纸坊生意,下个月的账目肯定比上月更好看些!”
答话的时候,掌柜隐有喜色。虽说这纸坊不是他自己的产业,但若是买卖经营得好,做掌柜的不仅年底能得到更多的分红,脸上也有光彩不是?
“知道了,继续念吧。”赵二郎说。
只是,接下来的一刻钟,他的心思却很难安定下来专注于查账的事情。
赵二郎总觉得,自己好想抓住了一些线索,可是一时却理不清头绪。
“哪出问题了呢?”
他思考得入了神,一时不察,笔锋上的墨水突然跌落到了账本上面。
赵二郎连忙伸手,从桌案一盏专门摆放的碗碟里掐起一撮细沙,覆盖住了墨渍。然后,他又拿起了一张小纸片。
这是书办寻常之物,名叫“贴黄”。书吏在撰写文牒时难免错写漏写,便剪出一小块同色同质的纸片,贴在错谬处,比雌黄更为便当。
“咦?”拈着纸片的手悬在半空,赵二郎看着那团被浸润进细沙的墨渍,突然想起前两天在公廨当值时,看到的一份由底下一名孔目吏呈送上来的文档。
“……佳节纷至,文教昌兴,东西二市商贾贩墨者众……兖州、延州、徽州,进上好墨块百五十七方,制墨之料更甚,旬月即达七百五十七车……”
那份文档要交给中书省和门下省留档,那两省的相公们想要借着顺京城用墨量大增这件事,作为圣人治下文教昌盛的佐证。故而,赵二郎对这份文档比较上心,复勘了好几遍。
之前看到的时候,赵二郎还只当其为一片歌功颂德的奏报,然而在自家纸坊一对账,他才发现了一处颇为不对劲的地方——上个月,顺京城所售卖纸、墨之间的数量比例,较以往出现了极大差异。
“纸和墨又不是金银财货,鲜有囤积的人家。而且,两者之间的耗用量,每月几乎都是定数。为何上月有如此之多墨料被运进顺京?顺京人哪有那么多的纸好让这些墨来书写?”
开局:从关系户到修仙界萌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