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赵崔氏收养了范蔓缨为假女,赵二郎最初虽然顾虑较多,但架不住小姑娘招人喜欢。无论是崔氏还是他自己,都很稀罕这个圆脸小姑娘,赵二郎想为自己假女讨个公道。
别看在许多人眼中,他只是一个末流官都称不上的小吏。可实际上,依靠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人情关系,他赵二郎在顺境城里想要办却办不成的事情,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查询守捉郎背后雇主这件事情被另外一件紧急的差事给耽搁了。
当今那位已经年过六十的圣人,随着他一声令下,居然整个顺京都要忙起来为被其所宠幸的徐贵妃筹备生日宴会。
顺带一提,那位贵妃只比他弟弟徐豹大两岁,今年不过二十有三而已。
顺境城里,最大的是圣人,圣人的事情则比天还大。一封圣旨,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大大小小的官吏的工作量全都成倍增加。
其中,隶属于司农寺的上林署因为主管园囿、藏冰等事务,所以也变得最为繁忙。
赵二郎连续当值了半月有余,休沐日也依旧如是,甚至就连自己经营的产业也无暇顾及。
官吏经营产业,在大景朝,其实算不得违律。要知道,笼络人际关系,其实也需要花钱。仅仅凭借薪俸,赵二郎很难负担得起在这部分开销。而如果借着身份贪赃枉法,或许可以纾一时之困,可备不住哪天就会翻车。
从很早之前,赵二郎就经营着一些生意。再加上他是吏,而非官,因此倒也不会有面子上过不去的问题。除了一些卖杂货的荡子铺和食肆酒楼之外,他经营得规模最大的买卖便是纸张生意。光是在顺京城中,就有八家纸张铺子姓赵,它们还大多集中在比较富裕的坊市。
依靠岳家清河崔氏,赵二郎的纸张铺子有着稳定材料进货渠道,纸坊不仅可以生产包括皮纸、麻纸、葛纸、竹纸、甚至被称为“还魂纸”的、一种用收集废纸回炉制浆重造出来二手纸在内的各种纸张,还以价格优势,垄断了顺京城绝大部分纸张生意。
毫不夸张地讲,顺京城里家家户户所用之纸张,十张之中至少有一多半是从赵家铺子里买到的。剩下三四张,多半也是从赵家纸坊里生产出来的,再由别的铺子贩卖出去的。
买卖开得大,日常自然也就少不了核对账目,这种事情赵二郎一向是亲力亲为。
大半个月没有对账,赵二郎心里也有些放不下心。因此,今日去公廨工作了小半日,快到午时,赵忙完手头的事情,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自家纸坊,查账盘点。
纸坊里的掌柜是他的一个远房族侄,自幼失怙,后来是得了赵二郎的照拂才长大成人并且在这位堂叔的纸坊里谋了一份营生。
此人虽然算不上精明强干,可干起活来认真负责,因此很得赵二郎的信任。
对账开始,这个掌柜就站在赵二郎工桌案前面,拿着一份份单据逐个唱账。而赵二郎本人则拿着账本逐条检查,勘验每张单据记录的数字有无错误疏漏。
这活计已是做惯了的,叔侄二人配合得相当默契。再加上,赵二郎多年吏员累计的经验,已经养成了很强的心算能力,所以没多久他们就将纸坊入账核实完毕。
“至今日,月累计售出皮纸大开本四十三刀、小开本一百零三刀;麻纸大开本三百三十二刀,小开本四百三十二刀;葛纸原料暂缺,本月未有所产,只出存货大开本三十二刀;新造竹纸大开本三百二十一刀,小开本六百刀;还魂纸杂等贱纸杂项若干,共计出货约八百斤……”
可就在准备核对销量和库存情况的时候,赵二郎却突然打断了对方的唱账。他左手的手指凭空拨动了几下,仿佛在拨弄一架看不见的算盘。
“这就是纸坊本月的出货?”
“没错,东家。”掌柜连忙答道。
按赵二郎制定的规矩,在纸坊里他不可以称其为叔,只能称东家。
开局:从关系户到修仙界萌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