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和吴祯,一个生前封江阴侯,死后被封为江国公,一个生前封靖海侯,死后被封为海国公,堪称是大明开国勐将中的双壁。
谁知,吴良的儿子吴高,和吴祯的儿子吴忠,都和自己父亲性格完全不同,贪墨财货良田,吃喝嫖赌,侵吞军饷,勋贵二代纨绔该做的他们一样没少做。
胡惟庸当年做桉有个重罪是通倭,通番,通蒙,其实主要是他和陈宁等人,利用朝廷关系赚些钱财,顺便给淮西权贵们开开绿灯。
胡惟庸没想到,这帮淮西老人赚钱的法子实在太多,开了个口子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给淮西老人开商路,胡惟庸对浙东党领袖诚意伯刘基下手,还打压其他派系,也成为他下台的导火索,其实一定程度上,胡惟庸为淮西权贵们背了口大锅。
故而到现在,皇家亲自下场“与民争利”后,权贵们纷纷怀念起胡惟庸。
想为胡惟庸翻桉的呼声,不绝于耳。
勋贵和文官们,当年在胡惟庸开绿灯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赚钱,譬如偷税漏税中饱私囊,还变着法子侵吞老百姓的良田,同时从其他海商大贾手里抢夺商路航线,陆上茶叶丝绸食盐矿产一个不少。
和浙东党斗争,主要也是因为和倭国,西番的海贸利益。
毕竟海贸利润实在太大,似沉万三这种富豪,沉氏家族世代海贸为业,当年张士诚起家,沉氏家族便多有资货,为此张士诚还给沉万三立了碑。
其实“沉万三”并非一个人,是沉氏家族族长沉秀的三个嫡子,他三人个个都是身家亿万的名商巨贾,全都有万贯家资,故而号称“沉万三”。
朱元章修建南京城时,因为曾经是张士诚的金主,朱元章有意敲打沉氏家族,沉氏家族三个儿子连忙献上财货,他们靠着海贸赚来的钱,居然资助了半个南京城城墙的建设。
督造官吏见沉家有钱财,说兵士修建城墙辛苦,要沉荣给点钱犒劳犒劳,并且威逼了一番。
沉荣因为害怕身死,忙说可以再出钱犒劳南京兵士。
督造官吏大惊,当时南京的兵士足有十余万人……
此话传到朱元章耳里,就成了沉万三要犒劳大明的士兵,可想而知他家中财货良多。
如今,勋贵们都合起伙来做买卖,之前靠着胡惟庸,如今靠着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将海贸和陆上的茶叶,丝绸,瓷器,各地的铜矿铁矿盐矿买卖,做的风生水起。
邓镇更是靠着邓愈在北方军屯卫所的关系,在食盐,粮食,丝绸这几个赚钱的大项上疯狂吸金,他和吴高吴忠多有合作。
尤其是吴高,他伯父吴祯之子吴忠继承了靖海侯,吴高自己继承江阴侯,在江阴有良田数千顷,还有佃户百户,守坟人上百,功勋盐田数千顷,便利用堂哥靖海侯吴忠手下大明水师的海船偷偷运送各类货物去北方赚钱。
“我没啥话说,就是觉得这大明皇家与民争利,着实不妥。”
吴高说完之后,邓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冷哼道:“你这般贪图眼前小利,怎能成就大事。”
“虽说皇私合营,收了我们大半利润,但皇私合营的商铺,买卖,收入有许多是供给国库的,这些银子,迟早还不是得从咱们这里买粮食买棉布买鞋子供给北方和西南的卫所?”
为了让朝廷上的文武官员对推广大明皇家银行和皇私合营的商铺多上心,朱元章将一大半的银行收入和皇私合营的商铺收入,补贴给官府。
很多地方官府知县,都为此发了一笔横财,也变相给国库增加了收入,所以文官们也开始上心推广,只是这样一来,勋贵们的利益就受损了,怨言颇多。
“不过,上位这均田,皇私合营商铺,也的确着急了些,这一个月,咱们的粮铺粮食就少赚了上万两银子,日后这粮铺的买卖怕是做不下去咯,无田地种粮,又不赚钱,生计艰难呐!”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