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孺兄,你说太子大哥怎么还不回信,丰兰计划陛下是不是不同意。”
“凤阳地界还好,可若是出了凤阳地界,其他州府的人,真的会放人过去?”
“还有这一路上的盗匪,横跨两千公里,恐怕北上的百姓会吸引盗匪过来啊。”
朱棖爬在窗棱旁边,吃着葡萄,一边吐葡萄皮一边跟方孝孺交流。
现在他最担心的问题是还是老朱哪儿。
只要老朱对此事不持反对意见,那丰兰计划就能顺利的实施下去。
方孝孺很认真回道:“殿下切莫着急,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的,不论好坏,朝廷都要处理随殿下车架聚众而起的这些百姓。”
“而且,属下相信结果一定是好的。”
“朝廷向西北迁移百姓的想法,要比殿下更迫切。”
“那就好,那就好!”朱棖点了点头。
他对大明王朝的具体情况还是了解的不深。
以前在皇宫之中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他是大明皇朝的九皇子,静宁宫里面的王,吕氏一族中皇族少爷,基本上可以到横行无忌的程度。
尤其是他之前还抱着当个富贵亲王的想法,所以根本不用去关心太多。
但是随着封王离开应天之后。
就不一样了。
封建王朝绝对皇权的肌肉一瞬间就冲到了近前。
这不是那种在宫廷之中享受侍女伺候,受人尊敬能够相比的。
在这种皇权至上的绝对统治之下,任何人都没有话语权,更没有自由。
外公一族前一天还是大明贵族,权倾朝野,第二天就被流放的彻彻底底。
可能需要三审四查七复核的才能捉拿的地方官员,一封诏书下来没有罪也是罪的被捉拿下狱。
供奉一块牌位,甚至于那个牌位有没有可能是那个被罚了的奴仆,比较聪明,半夜偷偷在张氏一族祠堂放上去,然后举报,可前一天举报,一夜时间应天府便派兵强行带走了张氏一族一百二十余人,这些人活不过三天。
他仅仅是试探了一下沈家,看看这个时代的商人是如何处理这种与皇权之间的矛盾的,结果本来仅仅价值三十万两白银的金银玉器,沈家以百万两白银购买。
不仅购买了,更考虑周到的给他建设兰县最为需求的物资。
一道北伐檄文,朝廷开始了完全不合理的征兵和征粮,并令整个天下百姓群情激愤。
甚至于他仅仅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蛊惑百姓北上,一个跨越南北的承诺,却因为他是大明九皇子,蓝城王,让这个明眼人一看就是骗局的策略,完美的执行了下去。
这样的质疑是不合时宜的。
就像是朱标用礼贤下士的方式恭请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方孝孺随他北上,然后方孝孺便认他为主,连辞别家中都没有,就跟他北上。
说白了他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可就是他这样的一个孩子,站在凤阳知府前,凤阳知府得出门拜见,站在凤阳县门前,凤阳县尉得携带县衙内所有官员来跪地拜见,他不点头让这一县之主起身,对方绝对不敢说自己的腿跪麻了。
本来穿越过来的朱棖已经在学会接受皇宫内的礼仪制度,皇室权势。
而随着这一路的前行,他现在正在继续接受这种皇权至上的权益。
在应天。
有很多人需要他以大礼参拜,母妃,皇后,老朱,贵妃,
有很多人需要他尊敬,李善长,胡惟庸,宋濂,刘伯温,汤和,甚至那个看起来有点阴森的毛骧。
可出了应天城。
滁州,定远,凤阳,怀远……
当他从怀远县出来,进入毫州定襄县的时候,定襄县县尉携县府众多官员三十余人,乡绅三百余人出定襄县城三里地,远远看到他车架出现,跪地十几分钟迎接他的时候。
他就明白,他好像真的权势滔天了。
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