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得封侯奖励,第二名奖励再降一点,依次递减,总共一百名。
其实只有第一名奖励他要下血本之外,其他奖励都是附加的。
他名望有,老朱一道北伐檄文将他推上点巅峰。
钱粮也有,金棺金灿灿的一路招摇,随行三里的运粮队伍,白花花的白银都多到往外冒而没有察觉。
他相信,没有人怀疑最终第一个到达兰县的一营之人得不到奖励。
只要百姓相信能获得奖励。
那迁移百姓就不是什么难事。
他是蓝城王,别的地方给别人奖励万顷良田不可能,可到兰县,他说了算。
不管是兼并土地还是赏赐别人土地,都没人能管得了他。
当然。
这不排除有豪门大族从中作梗,虚假弄百户人家北上,弄个第一名。
这普通的百姓肯定是比不过的。
但这对他来说不重要。
他要的民,一个可以支撑河西的人口数量。
至于说让一营至少五百人口的百姓迁移两千公里,而且是拖家带口的徒步。
这是同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蓝城王,你说的可是真的,只要第一个到,就奖励万顷良田?”
河岸旁,一老农大胆的震声问道。
“白纸黑字,本王印章,写的清清楚楚,说的明明白白,只要百户自行组建一营,超过五百人,第一个抵达陕西兰县,到兰州卫报道,便能获得奖励。”
“看到这座金棺了吗,这是父皇赏赐给本王的,更是父皇命本王代天子到塞北卫国戍边,更何况,咱们说起来更是一家人,我朱家也是农民出身,更懂得身为农民的疾苦,断然没有欺骗自家人的可能。”
“诸位父老乡亲若是看本王年幼信不过,本王若是不给父老乡亲奖励,大可以拿着这份契约到应天去请陛下为你们做主。”
朱棖说的慷慨激昂,有了之前的事情做铺垫,根本不需要多费口舌。
顷刻间。
人群喧闹了起来。
一个一个开始报名。
没有什么原则。
只要一户超过五人,有一百户自行组成一营,登记成营册之后,便算是完成。
接下来这些人自己北上前往兰县。
这更像是一场大逃荒,密密麻麻的人开始返回凤阳,收拾东西北上。
而这其中,便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他之所以设立一营百户五百人,并不是没有考虑的。
乡野之中同性宗族的人居多,外姓人只有个别,县衙的权力基本至此,至于乡村之间,还是有本村名望高者担任,这些人通常担任族老,族长等。
而一家之中多是四五个儿子,六七个女儿的人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
百户人家真实的人口是直接超过一千人头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就会出现一种情况。
分家。
一户四五六七八个兄弟的,分家一部分留下来,一部分北上。
而一营之人,百户人家,必定是沾亲带故,乡野邻里,更能互帮互助。
一个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
但一群人走着走着,人只会越来越多。
剩下的事情,便不在考虑范围内。
以这个时代百姓们顽强的生存能力,在顺着驿站官道前行的情况下,活着到西北的可能,已经很高了。
不敢耽搁太久。
朱棖留下一百份用了他的亲王印章的空白文书,便继续前行。
他相信,随着第一批北上的人从四面八方穿过各州县,会有越多越多的人知道先登兰县封万顷良田的事情。
沿途所途径的地方,很多的百姓们必然是翘首以盼他的到来。
随着北伐檄文盛传四方。
他这个卫国戍边皇子一路上自然是没有人敢阻拦的。
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