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天气渐暖,三人寻了一处客栈稍脚,第二日清晨,无双换了一身白衫,文璋、无伤二人着一身细布罗衫,使方巾包了头。吃过早饭,雇船沿江西进。
无双一路总是嫌船太慢,行至江阴渡口,正好路过缪家村,无伤吵嚷着要去见颜志祥,无双也望寻他,换过三匹快马赶路。众人下了船,无伤沿路小跑,却见村口四下空无一人,寂寥清静,激情渐消。
三人顿感不妙,匆匆行至一院内,却见一家三口,尽皆惨死于屋檐之下,其中还有一名四五岁大的幼儿,被利刃穿胸,地面满是血迹。众人四处探视了一番,村屋道口,满是尸体,全村老幼像是无一人幸存,三人触目神伤,又至颜至祥家里,院口处数具元兵尸首。
行至里屋,四下所见碎木瓦砾,一片狼籍,似有打斗的痕迹,屋内横七竖八躺着十数具死尸,皆是蒙古武士,唯独寻不见颜志祥。众人相顾愕然。蒙古人虽杀伐无数,如今宋朝已亡,元庭一统中原,像这般一村老幼尽皆屠戮,实为罕见。
惨顾之下,忽闻马蹄声响,东边驰来数匹,马上皆是元庭士兵,无双将二人带至暗处,只闻得院口士兵回踏着马蹄“吱吱呀呀”乱语了一通,说的尽是蒙古话。又见其相继下马,院门口陆续行来数人,为首一人锦服襕衫,面下长须,身姿潇洒俊逸,无双识得那人便是张桢,其后跟着数人,一文臣老者,头上裹着东坡巾,正是谷道明。尾随他又是一白发老人,满脸折皱,一席缁衫道袍,这百损老道无双记忆犹新。只听他话音清脆,丝毫不显老态说道:“王爷,这缪家村全村密谋造反,贼首便是江湖人称“海沙掌”的颜志祥,此人甚是狡黠,单单被他走了。
张桢面无神色,冷冷说道:“据我所见,这些死者皆是平民,却似无一持械还抗的。
百损道:“王爷勿受其惑,我蒙汉军士从东边铁匠铺内搜出数十把戒刀铁器,朝庭一统中原,尽收天下兵刃,此物件正是罪证,那姓颜的私自打造兵器,拉帮结派,据说与那“玉面银狐”陆无双素有往来,若能擒得此人,兴许便能查到《九阴真经》下落。
谷道明娓娓说道:“老先生过虑了,那海沙掌颜志祥,在江湖上难闻其名,不过是个三四流角色罢了,陆无双心高气傲,与他有什么往来,不过我朝新立,老先生心忧天下安危,如宣穆皇后辅于晋宣皇帝,忠贞缜密,可敬,可敬。”谷道明言语中宣穆皇后乃是晋祖司马懿之妻,是个妇道人家,此言含杂揶揄,百损虽看似年长,不过三十来岁,或许不知其中许多,只是略微含笑着说道:“王爷此次随蒙汉大军剿平漳州叛乱,同是平叛,有大有小,与之相较,老朽只是略尽绵力而已。”
三人稍待了片刻,张桢便拂袖要走,无伤文璋二人见着可恶,早已义愤填膺,奈何早被无双点了穴,一时不语不动,待那一行人去得远了,才解了二人穴道。
无伤一时懵然说道:“姑姑,这些人都是魔鬼么。”他长至十岁,还从未见过这般惨景,一夜之间死了这许多人,心念所及,满脑尽是师父颜志祥英容笑貌,村中老乡朴实颜表,片刻间所有这些皆化归尘土,不觉放声大哭,如此哭了一路,无双、文璋二人劝其不住。
三人行至健康城。无双买了一架马车,又雇了车夫,三人乘车而行,文璋自小随兄长征战,自然见惯了杀伐惨象,颜家村一幕,虽一时感伤,与无双行了这许久路程,已渐逝怀,只是无伤一路看似忧心忡忡,默不做声,二人起初只道他伤心之极自然闷闷不乐,一时未曾上心,可一连数日,行住坐卧皆是如此,文璋无双二人相继与他说话,他也不应不答,形如入定。如此过了五日,方才见好,却还少言寡语,看似性情大变,好在沿途客往只道他是一家三口,夫妇二人领着一痴儿,一路并未惹人怀疑。
众人行至丹江口,此地史称均陵,隶属武当郡,因汉水与丹江水交汇,故而名为丹江口。
三人于街口路旁寻店打尖儿,自蒙古南侵,中原并江南一带十室九空,连城十里渺无人烟,是为常见,此地却跟别地略有不同,所见人来人往,喧闹嘲杂之声源源不绝,街市虽不甚宽阔,道旁阁楼林立,别有一派鱼米水乡风貌。
至尊儿女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