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听了宋应星的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发觉这宋应星对自己招贤令理解的十分深刻。
“宋应星,你回答的非常好,那你说说,你曾经作过什么样的观察?”
宋应星低下头,想了想道:“学生发现,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
什么?一时间,朱由检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就这?但是考虑到宋应星的积极性此时不宜打击,朱由检说的还是非常委婉。
“宋应星,你回答的很好。这就引出了我们要说的另一个话题,那就是观察,需要不间断的重复观察,是几十次,上百次,上千次,尽你所能全身心投入的观察;而不是仅仅观察一次,两次,几次。”
宋应星仔细品味这句话,发现皇上竟是否认了他的论断,不禁大窘。
生怕再出什么乱子的朱由检,不给宋应星接着说话的机会道:
“所谓思维方式更直接,有效,说的就是,尘归尘,土归土。”
“什么叫尘归尘,土归土?比如说,星星归星星,而不是上天降下要惩罚朕和大臣的信号。战争胜败,我们不去想牙旗是否一倒,君王将士是否有道德,日食月食是否发生,这些有的没的;而是直接思考战争胜败有哪些影响因素,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没效的,怎样做能胜利,怎样做要失败。”
“我们思考日食月食,不要转到君王是否修德,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怎样祷告上天。而是思考它们运行,都是什么时候,有什么规律。这就叫思维方式更加直接,更加有效。”
这句话一出,这三百号人里,有一大半都懵了,他们是真没想到,皇帝的第一刀,砍向的竟然是天文。
而在朱由检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纵观科学发展史,无疑是天文学的进步带动了人类发展,若是不解放天文学,那还谈什么科学发展呢?
若是天文学一直是不可触碰的禁忌,一直与君权纠缠,那就别谈什么发展科学了。
若是朱由检是明初的皇帝,他还要犹豫下;然而他是明末的皇帝,这一点容不得他犹豫,一者,大明本来按照规律就要亡了;二者,即使他捂着君权神授,西方人也会用科学成果降维打击大明朝,一样是守不住君权神授。
“学生谈迁,皇上,君权天授,此乃万世不易之说,若天象与皇上无关,皇上何以治天下?”
谈迁,国榷的作者,此时的他已有三十三岁,二十五那年,他立志写一部明史,历经六年多,终于写就,但手稿在去年被偷。
如果是一般人听到这个故事,肯定会说,他可能就没有写这本书。毕竟作业没带,等于没写作业,这一规律是超越时代的。
但是历史上的谈迁,又花了三四十年,写了一本长达四百万字,更完备,更严谨的国榷,这就说明人家前面极大的可能是真没带作业,而不是没写。
此时的谈迁,听说皇上招贤令的事,他心心念念的是如果能阅读皇宫藏书,那对他重新写史更为有利,所以他才花光积蓄,从浙江一路来到了京城。
谈迁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这直接质疑了皇位的合法性,问的是朱由检你为何是皇帝,皇帝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皇位是天授的。
这可是大明朝官方一向对子民们说的。
当然,这也是谈迁从朱由检的话出发,引申出来的,君权不神授,在大明话语体系下,等于君权不合法。
朱由检转头看向谈迁道:“哦?这么说,你认为所有帝王都是君权神授?”
“当然,太祖困顿时,一餐之德,犹若终身;及应天命拔兴,宰割天下,这岂非是天权神授!成祖得天,虽夷险万状,建文终不可力争也。”
谈迁直接拿出大明二祖来压他,大明二祖都有君权神授的证据,太祖一个乞丐,成祖靖难几次差点快死,最后都当了皇帝,这不是神迹,不是天授是什么?
你朱由检皇位继承自二祖,总不会反对二祖的君权神授之说吧。
关于是否继续用君权神授来禁锢大明人思想的考虑,朱由检已经反复想过了,那就是必须打破。
崇祯:呐,这个就叫做盛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