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26日
出站口的水泥台阶下,三五个原本聚在一起闲侃的电动三轮车师傅,看到萧郁,立刻散开,争跑到她面前,争问要去哪里,可以马上就走,刚才的嘻嘻哈哈的谈天瞬间转换为竞争关系,丝毫没有违和感。
他们的三轮车后面都搭着一个很简易的棚子,车斗上各架着两条上面盖着面点的长凳。萧郁微笑着回绝了几个师傅,没有下出站口台阶,从出站口横向往前走,来到了候车室所在的大楼前。
后退几步,她看到楼顶的墙上镶嵌的巨大的钟表盘,表盘上的数字是罗马数字,黑色的指针停在下午三点四十的刻度。车站的布局,候车室楼顶上的挂钟,所有的描述都与她看的余岚的描述小镇生活的一本小说《雾隐时分》中的一样。
她突然觉得自己不像是来查案,到更像是一个文学票友,在拜读完作者的小说后,来寻访她的故乡。
她先跟曾队打电话,说自己已经到了。曾队在电话里告诉她,当地派出所的人已经准备去接她了,他提前打过招呼,应该很快就能到。挂断电话没多久,一辆警车开到了候车室前的台阶下,那人用方言喊了萧郁的名字,语言学出身的她对各地域的方言有基本涉猎,再含糊的发音倒也难不倒她。
那警员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大脸盘,一脸的粉刺,胖乎乎的,为人还算热情,下车之后,就自报姓名潘文涛,还主动帮萧郁提行李。
在车上,潘文涛问要不要带她去镇上的酒店。萧郁说先带她去派出所,她想先了解下情况。潘文涛问她在调查什么案子。萧郁顿了顿,问她知不知道周锐。潘文涛说不知道。又问他认不认识余岚,依然如此。
车内沉默了一会儿,潘文涛主动自我介绍起来,他是今年警校刚毕业,就来这里了。不过,这里只是他的一块跳板,过半年,等县里有警员退下来以后,他就能通过家里的关系,去县里的公安局做文职了。
萧郁认真地听着,沿途欣赏着路边的风景。大路很宽阔,路两侧都栽植了笔直粗壮的白杨,干净得有些恐怖。
不过,叶子已经有些隐隐发黄,因此整体连成一片时,并没有那种浓郁成荫的感觉。拐过一个十字路口后,就进了派出所的大门,大门看上去刚刚二次装修过,连门边的石灰料都还没来得及清理干净。
进去之后,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孩出来和她招手。
女孩叫秦梦洁,她看起来很开朗,和潘文涛两个人一见面就互相调侃。萧郁还以为派出所就他们两个年轻人,进了办公室才发现,办公区有三个工位,秦梦洁让萧郁直接坐在老姜的工位前,说所长不在,前不久刚刚请了假去内蒙参加战友会去了,每五年当过兵的都会大聚一次,今年又赶上了一个大年。
秦梦洁一边说话一边为萧郁接热水。
“要茶包吗?我这里有。”
“不用了,谢谢,清水就好。你们都快坐下吧。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萧郁,刑警大队技术科的。”
不出她所料,两人都以为她是法医学科人员。她只好解释自己是刑侦语言方向的,她能从两个人的眼神中看出她们对她的职业缺少兴趣,但似乎碍于面子,又不得不表现出一种惊奇。潘文涛挠了挠脑袋说:“姐,你的这个工种我都没听说过,是不是新兴起的?”
“其实刑侦语言在帮助警方破案和法庭审讯方面早就专业化,只不过我们普及得有点慢。”萧郁客套了几句,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拿出她事先准备好的资料,问道:“你们知不知道清远曾经出过一个作家,她写小说,名字叫余岚,大概十一年前,她在镇子上教书。”
秦梦洁说自己听姜叔是提起过这个人,说原来在这里当老师,后来成了作家。萧郁问她还知道有关余岚的什么事情,仔细想想,都可以说出来。秦梦洁说姜叔不怎么喜欢说话,那次不知道是聊到什么话题了,才提起了这个女人。她再问下去,才知这两个警员都是外派到这里的,根本不是本地人,看来有必要去找清远的本地人了解下情况。
诱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