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闻言自是一怔,久久不语——吕布乃是他一手养大,吕布于他亦徒亦子,普净虽是自己的同门师兄,此时要他割爱,也是非常不舍,但又不方便开口拒绝,只好道:“劣徒承蒙张天师与师兄厚爱,师弟自是感激不尽。只是他眼下已长大成人,改投名师这等的人生事我岂可私自做主?此事尚需他自己拿定主意。”普净便转望吕布,目中颇有期许之色,但见吕布与貂蝉二人正深情对望、哪还有半分改投之意,遂是道:“吕布师侄,你师父武艺精深、道法高超,自然远胜于我,但师伯亦有得意之处,古语曾云:‘君子多而博识’,你既有此机会,可将佛道两家武学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乃是他人求之不得的莫大机缘。况且你师父门下四徒,你身为大师兄,应当念他授艺辛苦;而师伯门下尚无弟子传人,百年之后岂不灭迹?再者你师父只有《遁甲天书》天、地、人三卷,我却另有《太平要术》风、雨、清三卷,此乃昔年娲皇所著的天书,是三界六道中至高的宝物,若你肯身投我门,七卷你可得其六。”
吕布幼年时就已听过左慈说起那七卷天书的来历,心中不由得旌旗荡漾:这七卷天书乃是远古时女娲娘娘补天所剩的七色神石炼化,后于人间几经辗转,待到黄帝入主江山,此时战乱刚平、民心思定,女娲遂了传前三卷于黄帝。这前三卷唤作风卷、雨卷、清卷,多述讲风雨调和、清玄阴阳,黄帝得此三卷,于其中所载的道学之中更是参悟了天命因果循环,遂是天悯人怀、以德治世,人间得以清明,故而这前三卷天书名曰《太平要术》;而那后三卷所讲的乃是武衍遁术,分天、地、人三遁,述讲武学奥义,飞剑藏形。昔年炎帝于炎黄大战中惨败,待得天下平定,遂生了淡泊孑然之志,女娃娘娘便将这后三卷传于了炎帝,炎帝习此三卷所载的神通之后,通晓万物滋生的至理,逍遥游遍了天下间的山川河原,遁天入地、宁人息甲,故而唤这后三卷名为《遁甲天书》;至于那最后一卷,却是是无字秘卷,女娲娘娘传于蚩尤,蚩尤被擒押在火云洞后,又辗转流入其部曲刑天之手。可那刑天后来不知所踪,最后一卷无字天书亦是随之遗落。世人皆传七卷天书只要任得其一便可独步天下。若是集其这七卷天书,假以时日、好生修炼,至大成大臻之境,便可证得那混元圣人大道。
左慈与吕布相处日久,知他甚是沉迷武道,此时普净又动之以情、诱之以宝,若不是他舍不得貂蝉伤心,十有八九便要当场答应了。加之普净毕竟是自己的同门师兄,向来不曾求过自己何事,若是一口回绝反倒是显得自己小气,便说道:“布儿,你且跪下向师伯行过拜师之礼。从今往后,我便是你师叔,日后去了玉泉山该当好生修习,将来人间疾苦,要多仰赖于你了。”
貂蝉原以为左慈会出言婉拒,孰料他全不阻拦,不由得气苦,转眼间泪水已盈满了眼眶。吕布瞧得难过,原想一如平日那般替她揩了泪水,但转念一想,此刻若是心软,这天下间至高至上的武学便是无缘窥识,况且男子汉大丈夫当以建功立业为重,怎可被这儿女情长所羁?
吕布念头已决,正欲跪身行礼,却被赵云抢先一步。那赵云一边磕头,一边道:“我与大师哥俱为战神转世,虽是天资不如,但世俗好胜之心甚多,想来更是适合习练这天书中的高深武学,还请师伯收回成命,转收弟子为徒。”吕布笑道:“云师弟这是何意?师哥与你共学便是了。”赵云不答,只是自顾的向普净叩首。乱尘何等聪慧,知道赵云向来谦让,又怎会为了那武功绝学而使得兄弟不悦?必是舍不得貂蝉伤心才出此计策,想到此节,他也伏身拜道:“弟子尚未习武,空如白纸,若师伯以所学相传,比之两位师兄更为省力一些,还请师伯收留。”
五色长生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