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放在整个南直隶,甚至在整个大明朝的疆域内施行,难度太大了……”
郭济长长叹了口气。
“大明朝疆域广袤,有些边远地区的官员前往京城单单路途所耗时间,便可达三四月之久,这还不算往返。”
“而此次新政推行的内容所涉及的正是全国各地的官绅宗亲贵族。且不论各地当政官员是否会按照朝廷的法令妥善实施,让官员们损害自身利益又是否愿意,便是他们愿意按照朝廷的法令做事儿,这其中所遭遇到的阻力也是难以想象的。”
“往日朝廷法令之所以可在整个大明朝内实行,归根结底还是倚仗着官员们,可若是官员们不愿意按照朝廷的法令去做,朝廷又该如何去监管呢?”
“再换句话说,就即便官员们在朝廷的压力之下,实行了朝廷此次的新政,但这其中瞒报谎报之人绝不会在少数。就莫说是朝廷了,就是微臣这镇江府治下,也有丹徒、丹阳、金坛三县,人口数十万。依仗的也多是各县衙内的官员。”
“欺上瞒下、与各地权贵暗通款曲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说到这里,那郭济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面前朱瞻基的脸色后,继续说道:“更何况.....就算朝廷费尽心力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政得到些成效,可三年后呢,五年后呢?那些清查出来的土地也会以各种方式消失,到时候土地赋税的数额大幅减少,朝廷没有足额的财政可以支出,想必又会重新对民间百姓进行人头税的加收。”
“可这人头税不收容易,但如若重新加收,却比登天还难啊.....”
说到这里那郭济便不敢再多言了,虽说他此番言语为的是朝廷。
可他这一通话也等于是将朱瞻基主持推行的各种新政策令贬斥的一文不值。
还是当着朱瞻基的面。
对官场人情世故十分了解的郭济,又如何不清楚自己的这些话,一定会得罪自己面前的这位长孙殿下、未来的储君、日后的皇上。
但没有办法,他是太子门下,跟朱瞻基可以说是一路人,可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些话才不得不说。
可在说完之后,那郭济还是赶忙从那椅子上站了起来,扑通一声跪在了朱瞻基的面前。
“微臣此言若冒犯长孙殿下,还请长孙殿下责罚,但微臣也是为了殿下和朝廷考量,实属公心。”
朱瞻基瞧着此刻跪在自己面前,面色泛红,好似有些醉态的郭济,却没有任何生气的举动和言语。
身为臣下当面指责君上的策令不妥,自然是犯了忌讳。
但朱瞻基也很清楚,像郭济这种堂堂朝廷正四品官员,且还是在地方官府历练许久,主政一方的人,是绝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虽不敢说他完全是为了朝廷一心向公,但最起码也是看在他曾经太子门下的身份,所以才敢在自己面前说出这些真话。
对于这样的人,朱瞻基且不提心中并无不快,就算有些生气又岂能真的处置这样的人。
否则,岂不是将这些自己老爹门下的忠心之人往外推吗?
想到这里,朱瞻基微微躬身,伸出双手将那郭济亲手扶了起来。
在看到朱瞻基此番举动后,那郭济心中惊讶的同时,也颇为感慨。
说到底,这位长孙殿下也是太子的儿子啊......
瞧着面前双腿弯曲,躬着身子的郭济,朱瞻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在朝廷当中像你这样敢在我面前直言不讳说真话的人已经不多了。”
对于这郭济刚刚的一番话,朱瞻基给予了肯定的态度。
不过,话一说完,朱瞻基便话锋一转说道:“郭大人刚刚这一番话虽然说的合情合理,也颇有见解,但既然郭大人可以想到的事情,朝廷又怎么会想不到呢?”
“此次新政推行,不仅经过了内阁诸位大学士的讨论,六部尚书的议论,就是皇上和太子也没有任何的意见。郭大人可知为何?”
闻言,郭济赶忙躬身道:“还请长孙殿下教诲。”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