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伸手接过了朱珠递过来的茶杯,如饮琼浆一般一仰脖一饮而尽,随后说道:“正所谓祸起于肘腋之下,任咱们想破了脑袋也绝对不会料到在这个时候竟然会发生这种事李嗣源造反了!”
“啊?!”听到李嗣源造反的消息后,安继业顿时愣在了当地。其实安继业也猜到了在这个时候李存勖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的话,那么不是麾下藩镇发生了叛乱就是契丹人又入侵中原了。然而他却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虽然确实是发生了叛乱,但是发起叛乱的人竟然会是李嗣源!愣了片刻后,安继业难以置信的说道:“李嗣源造反了?这怎么可能?大哥一统中原时间尚短,若是新进归降的藩镇发起叛乱尚且可以理解。可是李嗣源他不仅是大哥的义兄,而且还是大哥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大将,跟随大哥父子两代征战沙场四十余载,为大哥立下了赫赫战功,大哥更是对他恩宠有佳,他怎么会造反呢?”
“唉!”郭威长叹一声道:“说实话,不光是咱们没想到,恐怕就连大哥他自己也没想到本是一家人的李嗣源会造反。可是不管怎样,无情的事实就这样摆在了面前,已经容不得咱们不相信了啊!其实这事真要是究其根源的话原本也不能怪李嗣源,要怪只能怪大哥他他实在是太不争气了啊!这事要是说起来可就话长了,我还是重头说起吧。”
随后,郭威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都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安继业。
原来,在安继业来到蜀国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李存勖早已初心不再,渐渐地心生惰意。不仅没有了往日的雄心壮志,而且越发的不思进取开始变得贪图安逸享乐起来。整日里只知道躺在自己昔日的功劳簿上,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虽然这一现象早在李存勖登基之初就已经初现端倪,但是彼时因为有安继业在身边不断地敲打着他、提醒着他,李存勖尚且还能够收敛一些。可是当安继业来到蜀国之后,李存勖的身边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去纠正他的奢靡享乐之风。因此自安继业走后,李存勖彻底的放纵了自己,非但没有丝毫的收敛,反而越发的变本加厉了。
除了他自己贪图享乐、骄奢淫逸之外,李存勖还纵容皇后刘氏干政敛财。刘氏本就生性贪婪吝啬,在得到了李存勖的默许和纵容之后,越发变得贪得无厌。不仅大肆收受贿赂、公开的卖官鬻爵,而且还公然以堂堂皇后之尊在全国各地做起了生意,甚至连柴火果蔬之类都要加以贩卖,以期能够从中获利。在纵容皇后刘氏大肆敛财之余,李存勖却对有功之臣吝啬不赏,以至于朝中大臣虽然不敢直言,但是个个早已心生怨恨。同光四年初,中原大部因天灾而导致大面积的饥荒爆发。各州县府库枯竭,就连洛阳城禁军军士也因为长期没有军饷,亲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至于冻饿而死者无数,更有甚者为了生计被迫典卖妻儿。堂堂的皇帝亲军尚且过的如此悲惨,普通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面对如此灾情,朝中百官上表恳请李存勖开内库赈灾以平民怨。在百官的恳求之下,李存勖倒是也有心应允,但是皇后刘氏却以“生死由天命而定,非人力所能挽回”为由,竭力反对从自家拿钱来为国家赈灾,以至于赈灾一事不了了之。敛财之时以国为家,赈灾之际却公私分明,身为一国之君的李存勖夫妇二人如此荒唐的做法直让朝中百官瞠目,不断地感慨人祸甚于天灾!
除此之外,李存勖对伶人也极为宠信。早在称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伶人周匝在胡柳陂之战中被梁军俘虏,因伶人陈俊、储德源的保护而免死。灭梁之后,李存勖竟然要因此而授陈俊二人为刺史,以报答他们二人对周匝的救命之恩。而当时,朝中很多为李存勖立下了赫赫战功身经百战的将士都没有资格得到刺史之职的封赏。为了避免此事激起朝中大臣的不满,安继业和郭崇韬、李嗣源等人极力劝阻反对。面对着众人的劝阻,尽管李存勖也承认他们所言乃是公正之论,但是仍旧知错不改,最终还是任命陈俊二人为刺史,原因竟然是恐怕言而无信他日九泉之下愧见周匝。此举一度让朝中一众有功之臣大感心寒不已。
乱世长风啸江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