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济阴洪泛区的涝田,皆是近河之水田。
只要不发生洪灾,绝对配得上良田之名。
早生觊觎之心,且贪婪成性的太子,设局并授意他尽数兼并之。
以此,暗中充实东宫田产。
这是不容更改的命令。
一旦尽数兼并,生计断绝的灾民,只能变成刘氏名下的佃户。
作为补偿,朝廷拨下的赈灾粮谷,自然而然要落到刘氏手中。
届时,变成佃户的灾民,能得一口吃的饿不死,就算刘广升仁慈了。
如此损耗太仓存粮,东宫充实田产,刘氏得粮谷余利,可谓两全其美。
故此,刘广升虽知许崇古心怀叵测,却唯有忍痛竞价一途。
他绝不能让许氏横插一脚。
然而竞价成功的他,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一石谷的地价,即使以济阴刘氏举族之力,也无力尽收涝田。
太子之命,恐难以轻易达成。
而其所设何局?又缘何需要设局?
须知土地兼并久已有之,最常见的形式便是:
庶民将自家田地主动托庇于士族,转以租种为生,以避朝廷税役。
士族凭借阶层特权与官官相护,只需上交少量赋税应付朝廷,便可扩充自身田产,得粮谷之利。
何乐而不为?
故太子所行,实是从济阴士族口中夺食。
若不设局,岂非公然与所涉士族对立?
近年淮水济阴段年年泛滥,便是太子所布之局。
泛滥之后,良田必然颗粒无收。
朝廷的赈粮,再经沈贺有意刁难,也落不到士族手中。
难道士族会自掏腰包,养活托庇庶民么?
一年或许可以,然而年年如此,便绝无可能。
最终,所涉士族只能退还田地,甩掉庶民的拖累。
若因淮水泛滥而激起民变,自然与他们再无半分瓜葛。
田地重回庶民之手,太子的机会便出现了。
若由刘广升出面,同样行托庇之事,最终还顺利地从沈贺手中,获得朝廷赈粮。
倒是省了购田所需,却也暴露了意图。
赤裸裸地挑衅士族,即使尊如太子,亦不敢为。
比民变更可怕的是士族之变,那是会动摇南梁统治根基的。
稍有不慎,皇朝倾覆亦在旦夕之间。
别说太子,就是梁帝本人,不是也在迁就纵容士族呢么?
故此,只能退而求其次,行廉价兼并。
然后,再从沈贺手中顺理成章、名正言顺地获得朝廷赈粮。
所涉士族就算猜出是局,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要是淮水再泛滥呢?
一旦发生民变,罪魁可就是刘广升了。
不要忘了,济阴段河堤是由沈贺负责的。
淮水泛不泛滥,看天。
淹不淹田,得看这片良田的主人是谁。
所涉士族没有出面竞价,出面竞价的许崇古最终退出。
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可见,他们想到了河堤这层,这不是他们能掌控的。
他们能想到的,绝不止于此。
若仅是与刘广升勾结,沈贺还没有胆子与整个济阴士族翻脸。
故幕后的太子,呼之欲出,他有些想当然了。
无疑,太子在济阴士族的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