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最希望的,自然是林如海能调入京中,这样她就能和林如海一起回京了。
林黛玉现在是既不想在与林如海父女分离,也舍不得荣国府的那些姐妹,林如海若是能调入京中的话,林黛玉就不用纠结,该如何抉择了。
薛蟠也希望林如海能够进京,就算他和林黛玉亲事难成,也能借林如海,为他的仕途,铺平道路。
林如海现在对仕途,已经没有太多执念了,就像他说的,此生仅剩的念想,就是为林黛玉找一门好亲事。
薛蟠虽然遍邀名医,为林如海会诊,还搞来了西洋特效药,对他所中箭毒进行清除,把林如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经过调养,现在病情大有好转。
但是林如海自己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绝无彻底康复的可能,现在不过是能多支撑几年罢了。
主要还是因为体内的那种慢性毒药,虽然毒性不烈,却因为天长日久,已经侵入肺腑,无法根除,药石无解,伤了元气。
所以,林如海现在经过医治,看似病情好转,实则是回光返照,只是别人返照的时间是以天、以时辰计,他却是以月、以年计罢了。
而且,从此以后,他也要和林黛玉一样,日常不能断了汤药,天气变化之际,需要倍加注意。
林如海上任两淮巡盐御史,因为扬州临近祖籍苏州,便把发妻贾敏,与爱女幼儿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本以为能在为国效力的同时,能享受一下阖家团聚的天伦之乐,却因为不肯与八大盐商同流合污,而被针对。
要说林如海对幼子、发妻在短短一年之间,相继离世,没有丝毫怀疑,那就太轻视他的敏感性了。
在发妻离世不久,唯一的女儿尚在孝期之时,把她送往京城,远离扬州,只孤身一人留在扬州,应该是林如海猜到了幼子、发妻死亡的真相,悲痛之下,既要保护唯一的血脉,借荣国府来庇护林黛玉,林如海则做好了与盐商殊死一搏的心理准备。
话说,,,.. 版。】
在《红楼梦文本中,林如海后来也死在了任上,捐馆扬州城。
但是这一次,因为薛蟠的乱入,在阖家进京的路上,途径扬州,特意来拜访林如海,给了他一个改革两淮盐政的建议,并在随后的往来书信中,把建议不断完善。
林如海科举出身,虽然因为得当即圣上看重,被委派到两淮盐运使司这个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对盐政实务,却并不精通。
之前所想到的与盐商殊死一搏的方法,不过是要借助衙门力量,与八大盐商当面鼓对面锣的斗一斗,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胜算。
但是薛蟠从商业运作角度,给他提出的改革两淮盐政的建议,却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断掉扬州八大盐商的根基。
事实也是如此,林如海在今年的两淮盐政的重头戏——盐引发放之事上,不再采取八大盐商包销的旧手段,而是引入众多中小盐商,打破两淮盐政既有格局。
收效立竿见影,两淮盐政的盐税,直接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一倍,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两。
八大盐商利益受损,不忿之下,悍然对林如海进行直接的人道毁灭,派刺客刺杀,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林如海现在在官场方面,确实已经没有什么上进的欲望,只想把仅剩的岁月,好好地用在林黛玉身上,看着她长大成人,嫁人生子。
林如海现在才四十来岁,按说年纪并不算大,如果愿意的话,未尝没有再有亲生子女的可能,若是能够再生下一个儿子,那么林家香火,也能延续下去了。
就算自身无法再生育,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也可以从族人中,选择一个过继到膝下,让他这一支的香火,得以传承。
只是,林如海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把这两个选项,都摒除在外了。
原本已经做好了林家这一支的血脉,到他这一代就彻底断绝的打算。
但是薛蟠却提出一个“名为迎娶,实为入赘”的主意,让他和林黛玉的孩子,随母姓,继承林家香火。
红楼之薛霸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