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薛蟠已经和史湘云定有亲事的情况下,本来绝无让林黛玉再下嫁的可能,因为根本过不了林如海这一关。
就算林黛玉不介意和史湘云两女共事一夫,林如海也不会让林黛玉沦为侍妾。
不是不注重林黛玉的幸福,而是林如海认定,林黛玉若是以侍妾的身份嫁给薛蟠的话,绝无幸福的可能。
就算薛蟠能做到对林黛玉一视同仁,在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上,林黛玉首先就失去了谈及幸福的资格。
可是,若是薛蟠真能不顾物议非议,甘心以入赘之实,与林黛玉结合,在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林如海也不是不能接受薛蟠的提议。
对林如海而言,最好的结果,是林黛玉能够招个赘婿,只是招赘婿容易,但是想要找到个能够与林黛玉情投意合的良人,却难比登天。
其次的选择,是能够嫁给一个好人家——如果薛蟠没有定亲的吧,他会在候选者非常靠前,薛家的家世虽然与林家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林如海却不在意这些,关键是薛蟠对林黛玉是真的好。
以林如海的家世官职,在薛蟠之外,给林黛玉找一个合适的人家,也不是难事。
林家祖上是累世列侯,到了林如海这一代,顺利转换成科举出身,还高中头榜探花,现在又是从三品的朝廷重臣,林黛玉的身家背景,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天下英杰,尽可配得。
但是,古人有云: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林如海招婿的原则,家世出身这些,都不重要,最看重的,是人品性格,更重要的,是能够和林黛玉情投意合。
而最后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却是最难办到的。
因为,按照当下的习俗,男女双方成亲之前,是连面都见不到的,完全是盲婚哑娶,婚后能否情投意合,完全看天意。
像薛蟠和史湘云那样,在定亲之前,就已经有过接触,彼此有些了解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可惜的是,薛蟠已经定了亲事,不然的话,林如海当即就能做主,把林黛玉许配与他,也就没有后面的波折了。
郑昀、杨硕二人,在外边忙得脚不沾地,林如海和薛蟠,却在两淮盐运使司衙门后宅,偷得浮生几日闲。
这一天,朝廷对林如海遇刺事件的回复,终于到了扬州,来宣旨的,还是薛蟠的老熟人施公公。
施公公是戴权的亲信,曾经到薛府宣过一次旨,就是朝廷诰封薛父、薛母那次。
看到是他来宣旨,薛蟠就知道,旨意多半与己有利,因为旨意中也关系到郑昀、杨硕二人,要等他们到了,一起宣旨,薛蟠便先把施公公请到厅内坐下喝茶。
等下人奉上茶水,薛蟠让了一次,笑着说道,“没想到陛下竟是让施公公你来宣旨,一路辛苦了。”
施公公笑着说道,“为陛下效命,不敢言苦,实际上,这一次是我主动请缨南下来的。”
“哦?”薛蟠意外道,“公公竟然是主动请缨?”
施公公说道,“薛大人上奏的奏折中,不是请陛下委派专人,来扬州负责对外发卖从八大盐商那里抄没的田产么?内阁本来是想从户部派人,却被陛下否了,换成从宫中派人,咱家从小便在京中,从未出过京城,听说了这个机会,便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差事,顺便来江南繁华之地长长见识。”
薛蟠拱手笑道,“施公公高见!此举不仅能来长见识,还能立下不小功劳,等此间事罢,回京之后,必定高升,本官在这里先祝贺公公了!”
施公公笑眯眯说道,“干爹在咱家离京之前,一再告戒,让咱家到扬州之后,多与薛大人讨教。咱家也知道,这次要发卖的田产,多大数百万亩,按照市价,涉及的银钱高达几千万两。
“此事着实重大,咱家当时也是脑中一热,才主动请缨的,事后就有些后悔了,唯恐能力不足,误了大事。
“干爹一再说,薛大人是如今朝中,最善经济之道的,还请不吝赐教,咱家不求立什么功劳,只求能平平稳稳把事情办妥,不负陛下所望。”
红楼之薛霸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