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将门这边就有人也开始翻旧账,说洪武朝时,文官贪污一两,就剥皮充草株连九族,上个月礼部侍郎贪污下狱,最后也只不过是革职被贬。
文官见这帮大老粗居然如此狠毒,自己只不过是想让他们满门抄斩,他们居然想让诛自己九族!
一时间文官们被洪武皇帝支配的恐惧占据了理智,当下再无任何遮拦,纷纷主动请缨,弹劾的奏折雪花般飞到朱允炆的案头。
勋贵们更是抱成一团,写文章写不过,就私下里打他们闷棍。
结果整个朝堂乱成一团,最后还是朱允炆出面当和事佬,被迫授意一个官员提起削藩的事来。
自从朱允炆登基后,削藩这等国之重事就成了月经论,每隔几天就有人反对。
倒不是反对削藩,而是反对削藩的方式。
果不其然,一提削藩,原本铁板一块的文臣阵营自动分裂,就该如何削藩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朝堂上吵翻了天,让勋贵将门们连嘴都插不上。
处理文武之间的党争,朱允炆这个新皇帝没有任何的办法。
但是处理削藩,他可是轻车熟路,再熟悉不过。
三言两语安抚好各持意见的“忠臣”们,原本该怎么削藩的国策还是照旧。
这个时候,距离朱棣靖难还有三天,方才有人想起王凡来。
黄子澄念在王凡放走燕王世子,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因此有心护着他,让人在朝堂上趁着退朝时提起。
朱允炆被文武之争弄的头昏脑涨,哪里还有心思管这事,说了句让黄子澄处理后,也不理会徐辉祖的反对,这件事就这么定性了。
黄子澄虽然在这件事上护着王凡,但对王凡身上的疑点却是从未忽视过。
加上王凡来金陵不到一个月,就干下了“白天砸报恩寺”、“晚上闯城门”的壮举,黄子澄更是害怕一旦看不住,这小子再干出什么无法无天的事,因此又派了一队人马,把王凡看的死死的。
以至于几次想要营救王凡的燕王和湘王密探根本没有寻到任何机会。
王凡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待着。
一切看似尘埃落定,王凡却知道还有一难等着自己——那就是假冒小天师的事。
虽然认识张懋丞的那群道士,都被马和弄去了北平,但龙虎山不可能不派人来金陵,这些人一来见到自己,任他王凡浑身上下一万张嘴,也非死不可。
因此当靖难的消息传到金陵,朝廷马上会再想起自己时,王凡烧掉燕王留在金陵的密探给自己传递的消息,叫来看守自己的千户张力——没错,张力因为那日“协助”王凡放走燕王世子有功,升职了,不再看城门,而是看着王凡。
“小天师,找卑职有何事安排?”张力对自己的工作调遣还算满意,因此对王凡还挺恭敬。
“准备一下,我们去应天府衙。”王凡理了理衣衫下令。
“去应天府衙?”张力很纳闷,去那干什么?
王凡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怀疑这小子是不是憋坏了脑子:“状告张懋丞,放走了燕王世子,以至于让燕王造反...”
张力目瞪口呆,一直到了应天府衙,见了应天府尹尹尚瑶都没反应过来。
不等他反应过来,尹尚瑶也懵了,自己当了半辈子官,什么奇葩的案件没遇到过?但这种自己告自己的事,还真是第一次见。
对方身份特殊,尹尚瑶不敢大意,一边安抚他不要过激,一面亲自前去找黄子澄禀报。
待黄子澄和尹尚瑶急匆匆的赶来时,人已经不在府衙了,差役们见大老爷来了,赶紧禀报说,小天师带着护卫们打进了天牢里,已经自己把自己关起来了。
俩人又赶紧转道天牢而去。
应天府衙的天牢,乃是当年锦衣卫的诏狱所改。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砸了锦衣卫的刑具,不可一世的锦衣卫番子们暂时从大明文武官员生活中消失。
但当年权势极大,替老朱抓人杀人时,两代指挥使给锦衣卫留下了偌大的家业。
大明公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