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重要。”王凡倚着监牢栏杆,嘴角撇了撇俩人:“他们俩不怎么待见你啊。”
方孝孺气的当场脸就红了,哪有这么不会说话的人?一上来就直呼大名自己忍了,第二句话就戳人家的伤心事。
可见王凡年幼,比自己儿子还小,犯不着和他一般见识,刚想别过脸不理他,可又不愿意让他以为猜中了自己的心事,犟嘴:“君子群而不党。”
王凡更乐:“党的前提是,人家得让你群啊,你这群都没成,哪来的党?”
方孝孺更气:“君子矜而不争!”意思是说他庄重而不和别人争执。
王凡继续逗他:“是不是齐泰商议平叛的人,没叫着你一块啊。”
“你,你虽是御赐的小天师,可也不能如此直呼德公名讳。”方孝孺极力维护齐泰的样子,像极了后世备胎听到别人说女神是绿茶婊努力反驳的状态。
齐泰原名齐德,老朱赐他为“泰”,然后就叫齐泰了。
虽然皇帝赐名殊荣非凡,但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当官的第一准则更是看你孝顺不孝顺。
因此齐泰为了表示德字乃是父亲所给,便让亲近的人称他为德公,以示自己既对皇帝忠,又对父母孝,乃是忠孝两全之人。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兵部都拟了哪些人去平叛?”
王凡说完,方孝孺本能的想要反驳,但心事被戳破——他确实很想知道,更想参与其中,哪怕提个名被齐泰和黄子澄毙掉,也心满意足了。
他现在只有给皇帝建议的权力,并没有参与国家大事的资格。
虽然说靠近皇权,影响皇帝的决策,足以让很多人羡慕了,包括齐泰和黄子澄,俩人之所以不待见方孝孺,就是因为相对于他们俩,皇帝对方孝孺更信任。
但人就是这样,自己拥有的从不在乎,自己没有别人却拥有的,却是视若珍宝。
齐黄二人嫉妒方孝孺简在帝心,方孝孺羡慕俩人受皇帝青睐可以处理朝政。
“这等军国大事,自然是由德公这位兵部尚书决议,旁人谁能知道?”
方孝孺满腹的酸味把王凡熏的差点捧腹大笑。
这他娘的哪里是大明王朝三大文臣,这简直比现代都市狗血三角恋还要狗血。
“你想不想知道?”王凡对建文朝这帮文臣们再无任何希望,也就亏得老朱给朱允炆留的家底太厚了,如若不然,就你们三位这气量和能力,不用朱棣造反,不出十年就得被玩崩。
“...”方孝孺揣着手——这是他在汉中教书养成的习惯。
汉中阴冷潮湿,故此揣手取暖,这个习惯也是齐黄瞧不上这乡村教书先生的原因之一。
王凡的无礼却亲切的攀谈,让他想起初到汉中时,与当地土著相处的日子。
那些土著们对他也是这般,行为言行粗鲁,但真心实意的尊敬他——当然他没从王凡身上感受到任何的尊敬。
在汉中的那段日子里,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教授,自己的满腔抱负没有施展的机会,但却是他最开心的日子,至少比现在在金陵这大明权力的最中心要快活的多。
“你能知道?”愚蠢天真的人,总是很好相处,方孝孺就是典型代表,他揣手看了看王凡,用微微白眼表示对这位小天师的小小不屑。
“我虽然不知道,可是能算啊。”王凡逗他逗上了瘾,心里甚至想着,要不要想点法子,把方孝孺骗到诏狱里作伴,那可就有趣多了。
指了指自己的帽子:“别忘了占卜算卦,可是我们道家的拿手本事。”
“你们道家的拿手本事不是更蒙拐骗么?”方孝孺满脸狐疑。
“嗨,那都是副业。”王凡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一本正经的开始胡乱掐诀。
“你当真能算出来?”老朱亲自给龙虎山背书,力捧道家,虽然让儒家文人很不爽,但心里知道这帮牛鼻子能让老朱看重,还是有点本事的。
大明公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