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也注意到了他——不注意不可能,自打进来之后,和黄公关在一起的小道士就直勾勾的看着自己,并露出一种极其古怪又渗人的笑容,方孝孺纵然再迟钝,也不敢不注意。
“希直也来了啊...”黄子澄对方孝孺也就是礼貌的笑一笑,然后直接忽视。
呦,三家马车怎么还不对付?
王凡内心浓厚的八卦之火涌了上来:这可是史书中不会记载的。
黄子澄对方孝孺这个连功名都没有,却能让皇帝对之十分信任的家伙没有任何好感。
在黄老头看来,若是治国的本事有一石,那他黄子澄独占八斗,齐泰比自己次一些,占六斗,而这方孝孺却要欠天下四斗。
不光看不上方孝孺的才能,更瞧不上他那酸儒的作派。
当年洪武皇帝见到他,就评价说“当老其才”,什么意思?明面上是方孝孺得老了才能受到重用,实际是:这小子缺少社会的毒打,太幼稚。
后面又有人推荐,老朱依旧是一副现在还不是用他的时候,最后实在是不耐烦了,就打发他去汉中教书。
老朱看人多准,谁能想到建文皇帝登基后,就把这老小子叫到京城来,先出任翰林侍讲,随即升任侍讲学士。
但估摸着老朱连续拒绝他三次,给方孝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又可能是因为自己连进士都不是,在他们这帮探花状元面前自尊心受损,因此虽然已经是侍讲学士了,可对外介绍一直自称汉中教授。
建文帝曾问他为何如此,方孝孺说这职位是洪武皇帝赏赐的,臣心念太祖皇帝知遇之恩,报之陛下。把朱允炆感动的不行不行的,更加信任。
说到底,文武之争只是政见不同,他和方孝孺属于同行竞争,方才赤裸裸的仇恨。
可文人讲究个脸面,就算自己再巴不得他满门抄斩,流放三千里,但面上却还是要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应付完方孝孺,黄子澄看向自己亦敌亦友的好伙伴齐泰:“尚礼兄,兵部可有决议,派谁前往平叛?”
方孝孺见自己好心前来劝慰,黄子澄只是打个照面就马上和齐泰聊起了军国大事,很是不爽。
齐泰没有任何要劝黄老头出来的意思,反倒直接从袖筒中拿出一封奏疏来递给他:“这是我们商议的结果,来此也是想让黄公瞧一瞧是否妥当,若是黄公没有意见,那就上奏陛下,及早出兵。”
齐泰身为兵部尚书,又是朱允炆最为依仗的大臣,因此这出兵平叛的人选,基本就是他和黄子澄商议便可以决定。
看到奏章,方孝孺愈发的吃味。脸上那小表情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羡慕嫉妒恨。
王凡看的很是开心,没想到这老小子居然如此的可爱,身处大明朝堂顶尖朝局中,居然半点城府没有,人家都是喜怒不言于色,他倒好,什么心情都表现在了脸上。
难怪老朱不待见他,哪里有半分治国之能臣的样子。
心里对建文朝这三驾马车的关系有了清晰的认知:
齐泰和黄子澄亦敌亦友,互相帮助又互相拆台,齐泰对方孝孺冷冰冰的,从俩人进来王凡就发现不对劲,齐泰全程冷着脸,只有和黄子澄说话时才恢复如常,看来这位兵部尚书的养气功夫也不到家啊。
而黄子澄对方孝孺则是发乎招呼,止于招呼,除了打招呼外,再无任何攀谈的欲望。
方孝孺呢?面对这俩一个解元出身的进士,一个探花出身的进士,既羡慕又嫉妒,虽然知道被俩人排挤,却极想融入俩人的圈子里,把二人组变成三人组。
可是人家不带他玩。
“嘿,你是方孝孺吧。”王凡主动凑到跟前,这位自己的“吉祥三宝”之一可是王凡的幸运星。
当初自己就是做了方孝孺的视频后,方才接了平生第一个广告,为此王凡高兴的花了一千块钱去吃了顿奢华的海鲜自助大餐。
相对于齐泰和黄子澄,他可是很待见这位愚蠢中透着傻气的书呆子。
“你是?龙虎山的那位小天师?”方孝孺疑惑的看着他。
大明公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