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哨子”是修水的地方小吃,“哨”字应该是“食”字偏旁,电脑里没有这个字,只有用“哨子”了。那个“哨子”的“哨”sào字是方言,普通话中没有这个字的。修水哨子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一种历史悠久而富有特色的美味食品。
赣菜香四方
客家文化、“瓷宴”文化、名人文化、药膳文化、豫章十景宴等系列特色饮食文化让———赣菜香四方见到南昌市烹饪协会会长涂立波时,他正和一位客商洽谈在北京开赣菜馆的事。他告诉记者:“这两年,赣菜已逐渐走出低迷,声势日渐壮大,在全国不少地方都能看到赣菜的身影,在全国叫响赣菜品牌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
根植历史积淀打造赣菜品牌赣菜作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它是由南昌地区、鄱阳湖地区、赣南地区三大流派互相渗透交汇而成,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赣菜传统菜肴声名遐迩,不胜枚举,许真君常以之待客的“藜蒿炒腊肉”,以文天祥名字命名的“文山肉丁”、庐山归宗寺的“东坡肉”、……然而,自近代以来,当“大菜系”盛极之时,赣菜却逐渐趋于沉寂。上世纪0年代以前,在我省稍有影响的餐馆,以江西风味菜肴招徕顾客的可谓凤毛麟角,川味、湘味、粤味等餐馆却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厨师也存在着偏见,认为赣菜没有大菜系响亮,做赣菜没出息。江西经济迅猛发展,为赣菜的重新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关部门不断组织力量潜心研究整理赣菜菜谱,传授赣菜烹饪技艺,参加各项全国大赛,努力将赣菜推向全国。在南昌举办的第13届中国厨师节,我省餐饮界将赣菜整体包装,推出了涵盖三杯味、家乡味、姜茶味和橘香味等一系列典型赣菜,一举获得大会中国名菜2块金牌奖,赢得海内外烹饪高手和烹饪理论界的尊重和高度赞赏。
如今,赣菜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南昌的瓦罐煨汤从广州一路跑火开到深圳,在杭州,在武汉,在合肥……已经无法统计全国有多少城市开起了赣菜馆。百姓评论:“川菜太辣,苏菜太甜,鲁菜太实,还是赣菜好,兼顾东南西北。”
巧打“三色”牌凸显文化内涵外地人到南昌,不少人会慕名来到“民间饭庄”品尝传统赣菜,“民间饭庄”传承古法煨汤,其在灶具、配方、具体操作手法上具有的传统赣菜文化韵味。业内人士指出,做大做强赣菜,要凸显文化内涵,结合江西的实际,巧打古色、绿色、红色“三色”牌。历经千余年的历史变革,全省各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饮食文化:赣南的客家文化、景德镇的“瓷宴”文化、庐山的名人文化、樟树的药膳文化,以及一些乡土寺庙文化等,都是赣菜“古色”的源泉。全国首创的“豫章十景宴”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就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古豫章城十大风景名胜,“滕阁秋风”、“章江晓渡”、“东湖月夜”……无不彰显深厚的文化气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健康”要求也日益提升。
江西有着广袤的绿水青山,污染较少。鄱阳湖的藜蒿,庐山的石耳、石鱼、石鸡,南丰的蜜橘等,都是代表当前饮食新潮流的“绿色食品”。我们如果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巧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原材料,根据它们的特性,合理搭配制出佳肴,必然将赣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这一脍炙人口的歌词是江西红色饮食文化的真实写照。江西是革命摇篮,红色饮食文化红遍大江南北。革命根据地一些独特的山珍水产,如井冈山的竹笋、香菇、木耳,广昌的白莲、安福的火腿等,都可以构成“红色”食品的要素。将野菜、红薯、玉米、红米等一些我省盛产的原料,通过厨师精心烹调,既实惠又营养,甚至可为宴席添色,而且降低了菜肴的成本和价位,使更多的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加入赣菜的消费大军,何乐而不为?
从县令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