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亏了大女婿是明朝人,是他的女婿,要是他出现在别的国家,为别的国家效力的话,虽然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至少当下的他都会非常伤脑筋。
他的那个新学,至少从实用性来说,要远强于儒学的。
想到这,朱元璋又想起张一凡临走之前的提议。他说,他的新学类似实学,以格物为主以为人之所用;思想上,其实也还是需要儒学,或者说诸子百家的学说来引导。
儒家之中的孟子所说,君为轻,民为重就很有道理。他的意思,是指君王一定要以民为重,而不是君为主。如果那样的话,君王把自己的享乐放在第一位,民生社稷不重视,那王朝更替便不可避免。
如果说,孟子真是这个意思的话,或许是自己删错了!
朱元璋想到这里,不由得又揉了揉脑门。今日里,被张一凡一说,脑子真得是受累了。
他在想着,朱标那边却开始说话道:“一凡说他要是死了,就烧成灰撒大江大河去,这不是挫骨扬灰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挫骨扬灰,那是有深仇大恨才会怎么干的!但是,张一凡自己对自己干这个事情,就让朱标想不明白。
怕被盗墓,怕遗体被人践踏,也不至于要自己来挫骨扬灰吧?
朱元璋听了,又是头疼。按照张一凡的说法,这和他的原有想法又是冲突的。
帝王陵寝,虽然历朝历代都会加以保护,但是,盗墓的事情,也真是存在的。一个王朝的落幕,没有了护陵的,很难不被盗墓贼光顾。
一想到自己的遗体,以后会被那些盗墓的折腾,还有钱财之类被盗走,朱元璋自然是不情愿的。但是,这种事情真摆出来说,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头疼,真得头疼!
至于张一凡所说,把自己挫骨扬灰了,他还是没考虑的。
不过另外的一点,朱元璋已经在考虑了。就是用活人殉葬这个事情,是否有必要?
就比如,朱元璋死的话,或者他的儿子,藩王之类的死,如果要嫔妃殉葬之类,到底划不划算?
为了稳固王朝统治,他和他的子女婚事,大都是和开国功勋联姻的。如果实施活人殉葬,亲家之类的会愿意?
原本的历史上,朱元璋杀得人头滚滚,开国功臣在他死之前,有名的十不处一,他自然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可如今,在这个位面上,因为张一凡的蝴蝶效应之下,胡惟庸案并没有定为谋反,也就没有别人牵连,绝大部分功臣,圣旨包括原本会意外死亡的邓愈等人,也都还健在。而这些功臣的子女,都和皇家联姻,要活人陪葬,终归会有顾忌了。
再一个,张一凡还说了,死后原知万事空的道理,还有民心演变影响对王朝的重要性。如此种种,朱元璋就算不可能接受挫骨扬灰,但是活人殉葬的事情,确实是受到影响了。
帝王陵寝的修建,一般都是在帝王刚登基的时候就会开始营造,可以说,是一件非常耗时,耗财力的大工程。
朱元璋当然也不例外,哪怕他在这开国之初非常重视民生,在努力恢复民生,但是自己的陵寝也是在修的。
事实上,帝王陵寝,从一开始修建的时候,就有考虑过防盗,为此会有种种措施来预防。也是因为如此,帝王陵寝的修建才会非常费时费力。
此时,朱元璋想了好一会之后,又是揉揉脑门,然后开口说道:“一凡的学问,还是要纳入科举才好,你先去和他聊聊,让他编写一些合适的学问,可用于科举的,定好后我再看看。这个事情要尽快吧,科举之事已经拖得太久了!”
其他事情暂时不论,可这个事情既然有决定了,就必须要先做起来。毕竟颁布全国,然后也要给全国学子一个学习的时间。
朱标听了,连忙答应一声。
随后,朱元璋又指示道:“他那个烧水的东西,也尽快做一个出来给我看看!”
“是,父皇,我回头就联系他!”朱标听了,又是立刻答应一声。
随后,他看到朱元璋没有其他吩咐,只是自己在想着事情,他便告退了。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