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驸马从古说到今,再谈到未来,所举得例子,他们也听得明白。完全可以说,这是第一次,让他们以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认识到了匠人的活计是多么重要?
虽然说,古代这些人,其实对于匠人也是比较重视的。任何一支军队,包括野蛮的草原部族军队,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但是,都不会杀匠人,而是掠夺回去用。
但是,他们都只会是基于当前匠人的劫掠而已,很少会鼓励这些匠人发明创造。
而如今,张一凡所说得这个匠人重视的高度,在他们听来,就是前所未有的。也让他们明白,匠人技术的提高,对于国家会有多重要!
朱棣听完之后,表情同样很严肃,沉默了一会之后,他脸色郑重地对张一凡说道:“明日我就要启程前往辽东坐镇了,临走之前,我会给父皇写一份奏章,我支持你的新学让大明更多的学子学习,提升我大明的学识。”
徐达也是点头说道:“明天我们几个都要出发了,临走之前听你一番言论,真是开了眼界!”
……………………
张一凡在北平这边以蒸汽机为例子,教授他的学生以物理知识的同时,朱棣和徐达等奏章,先后没差多少时间送到了京师,送到了御前。
朱元璋看到他们的奏章之后,也是震惊。
张一凡那边,是有他派过去的锦衣卫护卫。有关张一凡的言行,当然也会定期向他禀告的。
但是,锦衣卫校尉那边的禀告,远没有朱棣和徐达两人专门向他禀告这样引起他的重视。并且,朱棣和徐达是专门针对张一凡的新学之重要而上奏章的。
如果说,朱棣还年轻,他在这方面还不算什么的话,那徐达等资格够老,眼光绝对是没问题的,连他都是非常肯定张一凡的新学,那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朱元璋自己认为,他已经足够重视自己这个大女婿的学问了。但是没想到,根据这两份奏章来看,绝对还是不够重视。
联系那个烧水的原理,徐达从各方面都指出张一凡学问的重要性。在奏章的最后,徐达甚至感慨到,匠学之重要,必须要改变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了。而张一凡的新学,就是提高匠学的学问,工具。如果普及开了张一凡的学问,那大明国力的强大,绝对不是嘴巴说说而已。
手中拿着朱棣和徐达等奏章,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这个时候的他,其实一直在为重新开科举而准备。因为举荐制的坏处,非常容易形成朋党,是他所不允许的。
并且,举荐制所举荐出来的所谓人才,在除了一开始之外的时间内,大部分都让他不是很满意,甚至有一种明显的迹象,随着举荐制实施越久,举荐上来的人才就越差。
因此,恢复科举是势在必行。
但是,开国之后第一次恢复的科举,问题又太多,最终还迫使他停止了科举。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科举方式。要公平,又要选拔出真正有学问的,更要让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能有一颗忠君之心。
总而言之,就是要能维护他朱家天下的统治。
为此,他在儒家、道家和佛家之间选择,最终决定选择儒学作为科举内容。
不过朱元璋对于儒家学说也不是全盘满意的,为此花了不少心血来修改儒家学说。
首先,他确定以南宋朱熹之说作为基础,然后又扬孔扁孟,修改了孟子的不少语录,甚至都把他的塑像都抬走了。因为孟子主张“民为重,君为轻”的说法。
在这洪武十四年末的时候,朱元璋为了他的科举,其实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之前的时候,张一凡提出来,要当大明朝的圣人,想把他的学问放到社学中去,让天下人学。
他本身其实是有些犹豫的,虽然不是纳入科举,但是终归是会以官方的名义,让天下人学习的。
不过文武百官都很热情,都想学张一凡的新学,朱元璋自己也考虑到张一凡的学问确实能来钱,是有用的学问,也就答应了,想选拔了五十个学生过去试试。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