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奴酋就想了一个‘以汉治汉’的办法,派遣刘兴祚与李延庚管辖金州、复州、海州、盖州等辽南四卫之地,这刘兴祚跟李延庚不说跟奴酋是‘情同父子’,也算是后金国里绝无仅有的汉人高官了罢?”
“他们二人在后金的地位,跟那几个贝勒也算是相差无几了,那李延庚还是奴酋的曾外孙呢,可就是这样深受奴酋厚恩的两个人,在亲眼目睹了辽南汉人的悲惨境遇后,还是毅然决然地背叛了奴酋。”
“刘兴祚当时是派生员金应魁带着他的密信去找当年还尚且在任的登莱巡抚袁可立及登莱总兵沈有容,袁可立并未完全相信他,但是初步接受了他的受降,还上疏问了朕的意见。”
“倘或朕跟忠贤你似的,对着辽人千防万防,那天启三年时,朕还会谕令沈有容与毛文龙去率兵接应,谋取南卫吗?”
“朕一直宠着毛文龙,又给他这样大的权力,不就是希望东江镇能发挥招徕辽人的效用,希望从后金国中逃出来的辽人一见了东江镇,便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一直盼着他们再回来吗?”
“这同样性质的一件事情,总不能毛文龙做了,就是忠心耿耿,袁崇焕干了,就是居心叵测罢?不然这也太双标了罢。”
“刘兴祚与李延庚当年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二人谋事不密,在刘兴祚还未正式实施计划之前,与刘兴祚共事的复州备御王丙便告发了刘兴祚谋反。”
“据说奴酋获得密报后,极为震惊,立刻下令将二人及其家属逮捕,并遣代善赶到复州,核实当地汉人确实密谋归明之后,便杀尽当地男丁,将刘兴祚之弟刘兴仁和王丙一并处死,并设下伏兵,在前去接应的登莱水兵上陆后,擒人焚船。”
“此事之后,沈有容与毛文龙相互指责,朕却未曾惩处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人,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朕知道,这孟圣人说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昔年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导致燕国大乱,齐国趁乱攻打燕国,很快不战而胜,齐宣王便问孟圣人,此时的燕国可否被齐国迅速吞并?孟圣人回答说,‘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燕国的老百姓都乐意见到齐国吞并燕国,那齐王就应该吞并燕国,古时候就有这么做的,譬如武王伐纣;如果燕国的老百姓不乐意见到齐国吞并燕国,那齐王就不应该吞并燕国,古时候也有这么做的,譬如周文王觉得纣王气数未尽,举国之人心还不愿意改朝换代,就仍然坚持退回西岐侍奉纣王。”
“而从刘兴祚一事就可以看出,后金已经气数将尽了,听说在奴酋决定派兵屠杀复州汉民之前,李永芳曾经出言谏阻,认为奴酋应当在核实具体情况之后再发兵,这原也是无可非议的。”
“毕竟李永芳这么说的目的是想救他儿子李延庚,可这话被李永芳一说,却立刻惹得奴酋大发雷霆,厉声斥责李永芳心向明国,蔑视金汗,当即革去了他的总兵官职。”
“后来在审理复州一案时,因查无实据,刘兴祚与李延庚二人被释放,却也丢了官职,于是奴酋从此便开始对后金内部的所有汉官心生怀疑,直至今日,后金内部也再没有一个汉官被提拔重用过了。”
“可无论这奴酋如何大开杀戒,这辽东大地,到底还是汉人占了大多数,难道一个区区数万人口的女真小部落,就能统治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辽地汉民吗?朕不相信!”
“因此在这关口,咱们得一鼓作气,千万不能传出朝廷轻视辽将的风声,咱们要不抓住辽人的心,那辽人就该都被奴酋给抓去了,所以袁崇焕重视辽将,是因地制宜之举,他做得很对,你不许在这上头找他麻烦,明白了吗?”
魏忠贤张了张口,道,“皇爷真是用心良苦,可您费尽心机,这关宁军的兵额却还是一团乱麻,奴婢真是为您感到不值。”
皇帝轻笑了一声,侧身吩咐道,“王体乾,方才那袁崇焕的奏疏,你还没念完罢?现在接着念罢。”
启明162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