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过内翰学士。”
沈忆宸与国子监助教同时拱手称谢,然后转身就走出翰林院。
另外一边朱祁镇正率领英国公张辅、永康侯徐安等勋戚,以及吏部、礼部、兵部几位尚书,正在祭酒李时勉的接待下视察国子监。
所谓视察,无非就是听听工作报告,看看国子监学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另外就是最重要的一条,皇帝跟众勋戚大臣,将与国子监学子们一起,聆听儒学大师们讲学,其中以祭酒李时勉为首。
此举除了鼓舞国子监众学子外,还有向天下告示皇帝尊崇儒学,重文兴教。
“陛下,礼堂讲师、监生们都已到齐,可以御驾前往了。”
看着还在四处打量的朱祁镇,王振靠了过去悄悄告知了一句。
听到这话,朱祁镇脸上的神情瞬间黯淡下来,他本就是为了逃避经筵才前往国子监视察,终究还是躲不掉讲学。
“先生,今日讲师都有何人?”
朱祁镇开口问了一句。
虽然躲是躲不掉了,但在国子监听课的氛围,总归要比在宫中强许多。
一方面是国子监的讲学内容更有趣些,比如去年李时勉讲解《尚书》非常透彻清楚,让朱祁镇听的兴致勃勃,还给了许多赏赐。
另外一方面就是有监生在场,多了如此多青春朝气的同龄人,总比独自面对一堆只会讲大道理的老头强。
“有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国子监司业何瑞,当朝大儒魏从文等人。”
说罢停顿了一下,王振才补充道:“还有翰林院修撰沈忆宸。”
对于前几人,朱祁镇并无特别感觉,当听到沈忆宸名字的时候,他一下就来了兴趣。
“沈忆宸如今任翰林院修撰,为何会到国子监来讲学?”
朱祁镇有些意外,按理说自己视察,讲学的都是国子监讲师,一个翰林官怎么冒出来的?
另外就算邀请翰林官,沈忆宸这才入仕多久,理论上是资历不够为帝王讲学的,着实有些奇怪。
“听说是国子监祭酒邀请的。”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王振脸上罕见流露出尴尬表情,这什么原因还需要问吗?
“喔……”
朱祁镇意味深长应了一声,他也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了,确实当着先生面问出来,属实有些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沈忆宸三元及第、六元魁首,成就已达到文人巅峰,学识方面应该是不用质疑的。
今日自己就看看,沈忆宸在讲经论史上,有何过人之处!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往国子监礼堂,此时内外已经有着上千名国子监学子到场,就为了能一仰皇帝龙颜。
当看见朱祁镇那明黄色的御驾出现,这些年轻的国子监学子们夹道欢迎,脸上无一不是流露出激动崇敬神色。甚至有些情绪激昂的,忍不住眼泪刷刷往下流。
礼堂之内,听着外面传来的声响,李时勉朝着身旁沈忆宸嘱咐道:“向北,今日事情从急,让你没有提前着手准备。等下为圣上讲学,切记莫要紧张,就按平常心发挥就好。”
李时勉相信沈忆宸的学识水平,却对他能否稳定发挥并无把握。
毕竟天子视察国子监事出突然,没办法提前告知沈忆宸让他好好准备,只能赶鸭子上架。
讲学内容可以不出彩,中庸即可,但绝不能在过程中磕磕绊绊。否则今日自己这番好心安排,恐怕会弄巧成拙。
“晚生明白。”
沈忆宸没称下官,而是晚生,也是彰显亲近之意。
就在他话音刚落下,朱祁镇就领着众勋戚大臣走进礼堂,而众国子监官员跟学子,纷纷跪下行臣子礼。
行礼完毕后,朱祁镇坐在主位上开口说道:“今日视察国子监,见到莘莘学子们发奋图强,朕心甚慰。”
“尔等身为国子监学子,乃我大明未来之栋梁,还望能好学不倦,报效家国!”
此言一出,礼堂内再次跪倒一片,特别那些正处于热血期的年轻监生,恨不得为皇帝效死!
我成了大明勋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