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是牵扯到两百多万漕工及其家属生计的大事,是能说改就改的么?更不要说,漕工的身后,除了两淮盐商,还有运河两岸,一千多万普通百姓的利益了:君不见,历史本位面,京九铁路一建成,运河两岸经济马上陷入停滞么?
“各位,运河毕竟只是一条河,承载能力有限。随着蒸汽机技术的放开,各地物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条运河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各省份之间的物资流动需求。故而,海运必须放开。但是,海运一旦放开,漕运将急剧衰落。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先给这两百多万漕工的去处,想个好地方。
经过户部推演,我们预计,海运彻底放开后,漕运的运量短期内会下降六成。如果两三年后济南到南京的公路修通,运量还会再降两成。若是五到十年内,两京铁路修通,漕运的运量将十不存一。因此,短期内,户部计划迁徙一百万漕工及其家属移往他处。未来五到十年,将陆续再迁移一百万。”
说完了漕工的问题后,许弘纲话锋一转:“各位,除了漕工需要安置,军户的安置也迫在眉睫。目前,我大明有旧式战兵八十余万,连带其家属,一共是三百一十万。诸位,因为军黄册尚未重新清点、重建,所以户部预估,待得曹帅北征返回,重新清点军黄册后,实际所得人数,估计在四百万左右。”
这番话一出口,兵部尚书王象乾挑了挑眉毛,但终究是没有说话——各地卫所的军官其实跟民间的士大夫差不多,还不是大量隐瞒人口。老许方才说的已经很客气了,按照他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若是真要按照前些年皇上重建民黄册的认真劲搞,只怕军黄册的人口会膨胀到五百多万。
“在北征结束后,按照皇上的旨意,朝廷将削减北方九边重镇的驻军。计划将战兵从五十万减少到十万。目前,九边重镇册子上的军户有一百九十万。战兵减少了八成,军户也会减少八成。那就起码又涉及到一百五十万口的迁徙。加上漕工及其家属,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五年内,户部要迁徙两百五十万以上的人口。今年是第一年,户部的计划是至少要完成三十万人口的迁徙。”
如此事情,无须强调,当然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大事了。
九边重镇的军户不用说了,常年和蒙古人拉锯,就算不是战兵,这里的老弱妇孺也是相当有战斗力的。而两淮地区呢?历史上南北割据,南方政权虽然一般都定都于长江以南。但是在国防上,基本都是靠着两淮地区的兵源才能和北方对抗。
所以,这次动的,都是民风彪悍,战斗力强的地区。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激起了大规模的民变,整个国家都要地动山摇。
“众卿。”就在众臣心情沉重思索的时候,朱由栋开口了:“九边、两淮百姓的迁徙,势在必行,大道理,朕就不多讲了。按照朕和诸位阁老以及户部、兵部、工部商议的结果。天启三年,先试着迁徙三十万。这三十万里,海运方面,要吸纳五到六万人。各地的工程队,以及修建公路、铁路配套的水泥厂、炼钢厂等,要吸纳五六万。剩下的,计划全部安排到台湾府以及中南五州去。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也是涉及到我大明长治久安,乃至新纳入领土能够迅速的汉化,进而成为我大明稳定的固有领土的大工程。众卿,各部,务必要高度重视,精诚团结,不惜一切代价,将此事办好。”
“臣等领旨,敢不尽心竭力!”
全球战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