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猛道:“恩公大名,晚辈定当铭记于心。恩公您的救命之恩,晚辈永世不忘。如今我已到了洛阳,该如何去做,如何去筹备,如何去开展,这些都是要下要急需考虑的事情。若到大旗树起的那一天,对得起国家民族、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算是成功了。”
郭亮唤管家拿出一些金银细软递给石猛道:“些许资财不成敬意,愿少侠能够马到成功,到了起义军树起的那一天,我愿捐出全部家资,来助你们成事。”
石猛千恩万谢地拜别郭亮,便投丐帮总舵而来。克服心理障碍的石猛早已不像以前那样不愿意与丐帮中人打交道,他轻车熟路地来到丐帮总舵,本来一路都在想着与结拜兄弟独孤信久别重逢的石猛,却扑了个空。
他问了许多丐帮中人,没有一个人说见过独孤信回来。他们都说自从次一别,独孤信已经快一年没有来过丐帮总舵了。
石猛满怀希望地来找独孤信,却收获了自己最不想要的失望。找不到独孤信的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一个不入流的丐帮弟子提醒了他:“反正很快就要召来丐帮大会了,独孤少侠就算不当丐帮帮主,到时候也是会参加的。因为帮主信物‘打狗棒’还在他手里,我相信独孤少侠是一个言而有信、有始有终的人。”
石猛既然知道了丐帮大会即将召开的这个消息,也就不着急再去寻找独孤信了,不如以逸待劳、按兵不动,等到丐帮大会召来前后,他如果再过来,就肯定能找到独孤信了。如果独孤信当了丐帮帮主,那就再好不过了,自己是丐帮帮主的结拜兄弟,那么帮内帮外的人,都要给几分面子,以后的事情就会好办很多。
反正石猛手里有郭亮赠送的一些金银细软,如果省着用,大半年都会衣食无忧。他索性心一横,就在附近的客栈里栖身,每天有事没事就来打听独孤信的下落。
话说独孤信这边,和谢驰二人在襄阳城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好不快活。谢驰比独孤信年长十几岁,江湖阅历虽然没有多少,人生经验却要丰富许多。剖析问题、出谋划策算是一把好手。
独孤信初出茅庐,武功算是年轻一辈之中的之品,可是欠缺的恰恰是成熟稳重、老谋深算,有谢驰在身边,至少能让他少走很多的弯路。
独孤信和谢驰二人虽然差着年龄,却同样是心怀家国之人,二人之间有说不完的话,更有着共同的追求。本来还一直忙着赶路的独孤信,早已不急于回到洛阳去了,他要跟谢驰在这早已破败不堪的襄阳城里凭吊古人、缅怀先烈。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二人每每走到一处,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英雄人物,会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那些英雄人物的生平和事迹,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乐此不疲。
石猛在洛阳城里苦苦地等,独孤信和谢驰却在襄阳城里肆意地游览,专心地凭吊。他们把襄阳城里城外转了个遍,这还不够,谢驰安顿好家小,便随着独孤信奔南阳而来,看完襄阳看南阳,两座古城都有名人遗迹,也都能激起二人的爱国情怀。
时隔多年,独孤信第二次来到久负盛名的“南阳诸葛庐”,这次来到诸葛庐看到的景象,比次看到的还要破败。时间是让人最为猝不及防的东西,你不可能会抓住它,无论你在做什么,它都会一点一点地逝去。
谁也无法阻止时间的脚步,历经千年的诸葛庐,早已不复以往,时间早已带走了它原本的模样。可是谁也不能阻挡世人膜拜、游览的脚步,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从未褪色。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赴后继地为他歌功颂德,有志之士比肩接踵地去缅怀、凭吊他,就是因为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风亮节是什么,没人说的清楚。可若要说起诸葛亮,到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老弱妇孺,都会说出个一二三来。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既有官方史学家严谨的记载,又有民间文学家的丸子神化,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无可替代的。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