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帮的实力无论怎么受损,人员无论怎么凋零,都不能掩盖丐帮仍然存在这个事实。石猛对于丐帮的感情非常微妙,丐帮对他有恩情,又有仇怨。
不过石猛最认同丐帮的,仍然是丐帮祖传下来的“十穷”这样的规矩,所谓的“十穷”即:进穷棚,抬穷头,穷家祖师供穷楼;穷家也讲三纲论,穷家也讲三教共九流;穷家鞭竿传天下,穷家的褡子四海游;穷家的沙玑子(竹板儿)垂耳度春秋;穷家里面分贵贱,穷家里面出王侯。
丐帮中人多为侠义之辈,好打抱不平,平日藏身于烂街破庙,聚首后就可呼啸江湖,“打狗棒法”一脉单传,“降龙十八掌”更是名扬天下。
乞丐的前身,大多为破产无业者、背井离乡举目无亲者、畸残无力过活者,还有就是孤儿。而最悲哀的是,这种不入流的最底层人群,要生存就得入帮。
这样的人加入丐帮,虽然可以帮助丐帮声威大震,可是在蒙古大军铁蹄面前,老弱病残一般的丐帮,到底有多大能耐,就可想而知了。靠这帮吃了顿没下顿的人来抵抗蒙古大军,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丐帮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现在丐帮的局势是这样,与蒙古人脱不了干系。
思来想去,石猛终于理清了思路,弄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知道了自己要怎么做。曾经独孤信不止一次地在他面前提起要反元起义,要替天行道,将那些暴虐无道的蒙古鞑子赶出中原。
可是有这样想法的人,到底有几个人,石猛不知道,独孤信不知道,东家也不知道。没人知道如果有人第一个树起反元大旗,会遭到什么样的对待。
良久的沉默,石猛心中由悲转喜,又由喜转悲。本来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多少的好感,心灰意冷的时候本想遗世独立,可是心中那一团火却始终无法熄灭,根本无法抑制,在自尊心和责任心的驱使之下,他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可是踌躇满志的他,没有被命运打倒,没有被无耻小人打倒,却差点被疟疾夺去了生命。在生死攸关时,幸运地被人搭救。本来觉得自己被命运之神屡屡眷顾的他,又和恩人说了很多人性的阴暗面,对于这个世界,他又慢慢地生出了厌恶。当救他的人感觉自己不该说那么多人性之恶的时候,又及时地停止了自己的说教。因为石猛还很年轻,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番言语,使这个年轻人误入歧途。
石猛自己也及时地劝住了自己,不能总想着那些不好的东西。这个世界好人也多,坏人也必定不少,如果不幸遇了坏人,那就自求多福。遇了好人,那就是三生有幸。
对于丐帮的前途,对于自己的前途,石猛一片迷茫,因为眼前的路途一片漆黑,谁也不保证明天会出现什么,谁也不敢肯定以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能确定反元事业就会很快成功。
所有的人都在等待,都在等那个登高一呼,带领天下群雄揭竿而起,对抗蒙古大军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可能要等一天两天,又很有肯能要等一年两年,还有可能要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只要有希望在,就有那么一天。
蒙古人倒行逆施,残暴不仁,迟早会引起中原人民的不满,只是这元朝建立不久,万象,现在还没有表现出颓势,谁也不敢贸然发动反元起义。
石猛突然想起恩人的那一番话,他也在筹谋反元大业,只是时机未到,先做生意积攒一些起义的本钱。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也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
东家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积攒家资,因为他明白,自古带兵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是有兵有将成不了大事,若是要让兵将心安,必须有足够的粮草军资,所以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就是从奖励耕战开始。要么你认真耕田种地,要么你去战场跟敌人拼命,反正打仗和种庄稼生产粮食两不耽误,所以秦国最终有能力去统一天下。
此后的历朝历代,莫不在学习商鞅“重农抑商”的做法,就是为了巩固国本。历次战争都是兵精粮足者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若想打败敌人,就必须断其粮道,同时避免自己的粮道被敌人截断。所以自古以来的名将们,都在粮草做足了文章,用尽了心机。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