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也叹道:“这‘月旦评’类似于春秋时期‘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众所周知,汉代的选官制度是以察举、征辟为主的选官制度,这就为月旦评在当时的盛行风靡创造了条件。应劭所著的《汉官仪》当中,就提到了汉代的选官标准,称之为‘四科取士’,要德行高妙、学通行修、明达法令、刚毅多略。这样的标准当中,‘德’被放在了第一位,成为选拔官员的首要衡量因素。但是‘德’的好与坏的标准又是一个极为主观,标准极为模糊的概念。当时人所采取的考量手段,主要依赖于大量的来自民间的舆论,一个人要想在这种选官体制之下求取仕途,赢得社会重要人物的称赞,获得生活地区的好的口碑都是至关重要的。要靠‘人事’而成名,超凡脱俗,能够形成轰动效应。”
杨逍道:“所以曹操这样的人才会热衷于此。曹操出身不好,是大宦官曹腾之后,年轻时品行不佳,他‘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地方的士人颇看不起曹操,沛相袁忠甚至打算法办他。后来曹操为了步入仕途,极力扭转负面形象。他起初借助太尉桥玄为自己正名,桥玄的评语是‘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桥玄担心自己的名望不够,建议曹操请托汝南许邵主持的‘月旦评’。许邵也十分鄙视曹操,不欲应对,但在曹操的威胁之下,不得已作出评价‘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个褒贬兼有的品评令曹操暴得大名,不久后他就藉此被举为‘孝廉’,在首都洛阳做官。许劭一句话就能让曹操扭转极为不利的局面,这也太神奇了。”
独孤信冷笑着说道:“本来评议人才根本轮不到许劭这样的人,只是官府实在太FǔBài了,人们对于官府早就已经没了信任。特别是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擅权专政,内忧外患持续加重。权宦视乡闾评议如无物,任人唯亲、‘贸易选举’,在政府机构随意安插浊流子弟和庸俗无才之辈。学而优的儒家士子通经入仕、向流动的途径遭堵塞,于是挺身而出,发动社会舆论,臧否人物、抨击朝政,‘清议’之风遂蔚为大观。士大夫在这一过程中亦逐渐形成发展出‘群体自觉’。士人清议的内容以人物评论为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戚宦政治的猛烈抨击,即‘品核公卿,裁量执政’,此类风潮的发动者以在朝的李膺、陈蕃等名士官僚为领袖、太学生为骨干,他们言辞激烈、危言深论,甚至采用违法极端手段打击宦官、豪强等浊流;另一种主要评论人物才干和德行风貌,这是士人之间的期许和标榜,即‘激扬名声、互相题拂’。而且这【app下载地址xbzs】些参与的人多是在野的读书人,更让官府颜面扫地。许劭和堂兄许靖可不是一般人,这两兄弟不仅出身好,在当地又有影响力,最重要的是他们二人喜欢点评当代人物并且眼光精准,他们对人物的预测经过时间证明都是正确的,因此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出现被许氏兄弟评价之后,‘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的局面。”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