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猛道:“唐朝大诗人陈子昂写过一篇《春台引》,文采斐然,值得一览:‘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迟美人兮不见,恐青岁之遂遒。从毕公以酣饮,寄林塘而一留。采芳荪于北渚,忆桂树于南州。何云木之美丽,而池馆之崇幽。星台秀士,月旦诸子。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挟宝书与瑶瑟,芳蕙华而兰靡。乃掩白苹,藉绿芷。酒既醉,乐未已。击青钟,歌渌水。怨青春之萎绝,赠瑶台之旖旎。愿一见而道意,结众芳之绸缪。曷余情之荡漾,瞩青云以增愁。怅三山之飞鹤,忆海之白鸥。’重曰:‘群仙去兮青春颓,岁华歇兮黄鸟哀。富贵荣乐几时兮,朱宫碧堂生青苔,白云兮归来。’其实陈子昂的心情很容易理解,他是怀才不遇,才会在诗中借古说今。不满宦官外戚专权而被排挤到民间的士大夫们,对于无法参与国家大事决策的现状,内心之苦闷可想而知。他们只能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在民间组织品评活动,品评朝野层人士的诗文风采、品行风貌。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流对朝政的把持,朝堂局势动荡,政局黑暗。士人学子们很难在醉心于诗文书画当中,面对‘皇将不皇,国将不国’的窘迫局面,大批的学者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学术当中转移出来,放弃对于学术的探索,这就造成甚至当时的学术中心太学当中也是荒芜一片,门可罗雀。曾经人满为患的学生宿舍里,当时的学员寥寥无几,内中陈设盖满了灰尘,院落里大块大块的空地都成了菜园。他们开始关注的时政热点,对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的关切和议论成为时代的一个兴奋点。不同于以往的以文会友,几个文人见面之后,一番嘘寒问暖,相互客套的流程走完之后,一个文人端起一杯茶,抿一口。‘诸公对于某公有何看法’,打开话题匣子,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围绕一个有一个话题展开探讨。”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