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逍道:“这个也确实奇怪,历朝皆有宵禁制度,只有在诸如元宵节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才允许普通百姓夜间出外走动,为的也正是维护城中治安。推行宵禁制度,首要目的自然是防备盗贼,维护城中治安。倘若是战争时期,城外敌军的探子或者奇袭部队也肯定是晚进入城中。此外,灾荒或者战乱都会产生大批的流民,如果夜间城中无人防备,流民一股脑涌入,治安之混乱简直不堪设想。有了负责宵禁的官吏时时探查,便能对述情况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汉朝的宵禁制度,要求民众夜间都必须呆在各自的家中,禁止出行,更不能随便在大街溜达。如果宵禁期间无事游走,一旦被抓住之后,会被棍棒打死。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飞将军李广喝酒喝到很晚,回去的路走到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下。李广虽然自报家门,霸陵尉却仍牛哄哄地说:‘大将军尚且不允许夜行,何况你呢?’李广只好在亭子里挨了一宿。可见到了秦汉时期,夜禁制度已经颇为严格,就算是位高权重也不能逾矩。盛唐虽然气度恢弘,自由开放,但于宵禁一事却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严格和系统。在唐代,鸣街鼓不仅是城门及宫门开启或关闭的信号,也是百官朝办公的时钟,同时又是夜禁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在规范的宵禁管理制度下,白日的长安城车水马龙,是繁华的都市;当夜晚来临,长安城便‘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一派清冷寂寥了。”
独孤信道:“《武帝纪》有记载,当曹操还是一个不知名小卒的时候,曾斩杀过一位违背了夜禁的官宦蹇硕的叔父,这位宦官极受皇帝宠爱,然而因为违反宵禁制度而被曹操所杀,足以看出当时宵禁制度的严厉。那时候的人,晚在街道随便走动,都是犯法。唐朝依旧延续了南北朝的宵禁制度,但是他们在原有的制度对此加以改进。《旧唐书》记载,刚开始的时候,朝廷在长安城专门设立了金吾卫传呼,来警示行者;后来马周献计,在各个主干街道设立了街鼓,这样一来就不需要金吾卫口头传呼,每当鼓声响起,就表明长安城的夜晚和白天来临。这一时期的宵禁制度,皆有法典可依,而且管理的十分严格。大唐最著名的法典《唐律疏议》中记载:在闭门鼓敲响以后,开门鼓敲响以前的这些犯夜者,要处以鞭笞之邢二十下;如若有吉、凶、疾病之类的‘公事’,必须拿到准许出行的文书,才被允许在长安城内的街道走动。为了将宵禁制度贯彻落实到实处,唐朝政府专门设置了管理宵禁制度的人员,《新唐书》记载:在城门房角设置了左右街使负责街道巡查,除此之外,在这座城市里的所有城门、宫门、坊门等地,都驻扎着警卫人员,只有在早晚的定时间才会开启。宵禁管理最严格的地域,主要就是城市里的武器库、宫殿等地方,如果有人在这些重要地域犯夜,他们所要遭受的惩罚会更加严重。违规出宫殿者,杖责八十;在身携带武器者,直接处以绞刑。这样的刑罚,远比在街道犯夜更加严重。虽说唐朝宵禁制度严格,但是在某一个固定区域,人们也是有一定自由活动空间,这个地方就是唐朝的居民区“坊”,相对于街道而言,居住在坊内的人,是可以自由行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外出。《通典》中记载,唐代有专门掌管坊门钥匙的人,所以坊门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开启、闭合,如若有人擅自开闭坊门,等待着他们的又是极为严的处罚。其实这也就是说,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人们可以在坊内活动,但是若不是官府公事、或者手中没有出坊的文牒,绝对不允许出坊。”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